第47章 蘇州老城區社區建設(11)(1 / 3)

從1995年到2000年為第二階段。這一階段是蘇州社區建設的創建特色階段。在這一時期,社區服務蓬勃發展,社區建設開始啟動。1995年,蘇州市委、市政府對社區工作提出了城區“發展定向、功能定位”的工作方針,1996年又以政府正式文件的形式進一步明確了增強城區在社區綜合服務方麵的功能,以養老扶幼為重點的社區服務迅速向文化、體育、衛生、家政、教育等領域拓展,為推進社區服務業的產業化、市場化奠定了基礎。並相繼開展了創建安全、衛生、文明小區活動,使之成為社區建設的重要依托與載體。社區建設由此走上有目標有計劃的發展階段。1997年市委和市政府又在全市確定了8個街道為試點單位。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向全市逐步推廣創建文明社區。2000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民政部關於在全國城市推進社區建設的意見》。為了貫徹文件精神,蘇州市推開了在原有居委會基礎上組建社區居委會的工作。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對市區社區居委會進行了大幅度調整、重組。全市1252個老居委會經過大幅度調整、重組、撤並,依法組建成573個社區居委會。地處老城區的金閶、平江、滄浪三個老城區原有400多個老居委會,經過多次撤並重組,現有社區居委會147個。

2001年至今是第三階段。這一階段社區建設進入全麵發展的階段,也是城鄉一體化推進的時期。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民政部關於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和《蘇州市社區建設“十五”規劃》,社區建設明確了“努力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際關係和諧的新型現代化社區”的方向並開展了紮實的工作。[沈榮法:《蘇州社區建設的實踐與思考》,《中國行政管理》2002/7。]

2003年5月起,市區全麵推開了“小巷總理”直接選舉。各區社區普遍建立、健全了民情懇談會、民事調解會、民意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的“四會”製度,發揮了社區居民自治功能。平江區還開展了社區居民評議居委會工作、社區居委會評議街道社區建設工作的“雙評議”活動,走出了一條加強基層民主監督的新路子。以滄浪區率先開展社區居委會財務公開和民主理財為起點,所有社區都建立了一係列居民自治製度,全麵推行社區事務公開。這些有益的實踐探索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基層政治文明建設,滿足了社區居民當家作主的民主參與願望,增強了居民自治組織的凝聚力和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金閶、滄浪兩個區被命名為全國社區服務示範城區,金閶、滄浪、平江三個區被省列為社區建設實驗區。2006年,蘇州市開始先行在平江、滄浪、金閶三個城區試點建立“社區工作站”。目前,建立“社區工作站”的體製正在由點到麵、由城區向其他市、區推進,2009年將進一步推廣社區工作站模式,城市社區要力爭在2011年內按照“一站一居”、“一站多居”的原則全部建立工作站。由此,社區居委會將從主要忙於行政事務中逐步解脫,能有較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掌握社情民意,組織居民開展自治活動。滄浪、平江、金閶等城區的社區居委會都普遍推出了定期走訪、民情日記、首問負責、限時辦事、錯時工作等舉措,暢通了聯係居民的渠道。

蘇州在社區建設過程中將社區黨建工作放在了重要的地位,盡管市區社區居委會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和重組,但黨組織的建設並沒有因此放鬆。各區在調整、重組社區居委會同時,堅持同步建立社區黨組織。目前,蘇州市已經全麵開展並基本完成了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的體係建設。通過對根據黨建工作麵臨的新情況,適時在社區設立黨委、黨總支和樓宇黨支部,同時,還在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發展黨的組織。通過對原有1252個老居委會、99個村委會的調整組合,依法組建成573個社區居委會。按照《黨章》規定,123個社區成立了黨委,164個社區成立了黨總支,286個社區成立了黨支部。黨組織的建立,提高了黨建工作的組織程度,擴大了對轄區內退休黨員、在職黨員和外來、流動黨員教育管理表率”,爭當為民服務誌願者,為推進社區黨的建設與文明和諧社區建設做出貢獻。

為使該活動更加有序的開展,更加富有成效,中共蘇州市委下發了市委《關於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的實施意見》。根據該《實施意見》,原則上全市所有在職黨員都要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同時考慮到不同領域黨組織和黨員的實際情況,將首批參加“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的對象確定為:蘇州市市級機關及下屬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市直屬企事業單位和各大專院校在職黨員,黨的組織關係隸屬市委及市委市級機關工委的其他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活動要求在職黨員利用業餘時間以誌願者服務的形式,積極參與居住地社區各項建設,充分發揮黨員先進性和率先垂範的作用,帶頭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帶頭遵守法律法規,帶頭弘揚社會公德,帶頭幫扶困難群眾,帶頭搞好鄰裏關係,帶頭維護社區穩定,以良好的自身形象和服務成效引領和推動社區黨員群眾積極投身文明和諧社區建設。“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在活動主體上更加突出發揮黨員個人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強調在職黨員要以個體身份參與到誌願服務中去,積極踐行黨的宗旨,發揮好一名黨員一麵旗的作用。活動方式上更加突出黨員在居住地發揮作用。強調在職黨員要積極參與居住地社區各項建設,主動為居住地社區居民群眾服務,在居住地樹立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在活動內容上更加突出與社區和居民群眾的需求相呼應。《實施意見》要求,每個黨員每年至少在居住地社區參加誌願服務2次以上,重點圍繞以下八個方麵的內容選擇參加誌願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