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蘇州老城區社區建設(13)(1 / 3)

近年來隨著蘇州經濟和醫療水平的提高,每年蘇州老齡人口的增長量都保持在四五萬人左右。截至2009年末,蘇州60周歲以上老年人已達126.8萬,占戶籍總人口的20.02%,比2008年末的121.2萬增長4.62%,再次刷新曆史紀錄。同時,蘇州老年人口百分比也首次突破20%關口。五個蘇州人中,就有一個年過六旬的老者。在區域分布上,中心區的老齡化程度遠高於郊區。蘇州古城區的滄浪、金閶和平江三區老年人口比重都超過了20%,而蘇州5市7區中,共計有6個地區的老年人口比重超過20%。在老齡人口中,一戶中隻有1—2人且年齡都大於等於60周歲的全市共有298330戶,近43.5萬人。70周歲以上的老人,有近一半是獨局或隻有夫妻兩人在一起生活的空巢老人。麵對著迅速增長的銀發浪潮,蘇州市把提供廣覆蓋、高質量的社區養老服務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通過全市90%以上的社區都將建有100平方米以上的室內活動場所和相當麵積的室外健身場地,並配備適合老年人活動的文體設施,方便老年人聚會、休閑和鍛煉身體。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時,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加強老年活動室的內部管理,經常性組織開展棋牌比賽、戲劇票友會、花卉盆景展、合唱團、舞蹈排練、保健知識講座等多種積極向上的文娛活動,切實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為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各級各有關部門積極采取多種有效形式,大力發展老年教育事業,不斷健全老年教育工作網絡,以市老年大學為中心,以各市、區老年大學為輻射點,將老年大學延伸到社區(村),在社區(村)中建立起老年大學分校,滿足老年人需求。目前,蘇州市共有1086所老年大學(點),在校學員人數達到137441人。全市現有3個國家級社區教育實驗區,6個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7個省級鄉鎮社區教育中心,2個省級社區培訓學院。

2010年,市政府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我市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補充意見》,將政府援助服務對象分為七類:(一)年滿60周歲,日常生活需要介助或介護的“三無”、“五保”對象、低保和低保邊緣孤寡老人;(二)年滿60周歲,日常生活需要介助或介護的市級以上勞動模範;(三)年滿60周歲,日常生活需要介助或介護的重點優撫對象(領取定期撫恤金或者補助金,且無固定收入的殘疾軍人、複員軍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參戰退役人員和烈士遺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四)年滿60周歲,日常生活需要介助或介護的歸國華僑;(五)年滿60周歲,日常生活需要介助或介護的“二無”(無子女、無勞動能力)困難老人;(六)年滿70周歲,日常生活需要介助或介護的獨生子女家庭的困難老人;(七)年滿70周歲,蘇州市範圍內無子女照顧或子女殘疾的困難老人。對納入政府養老援助服務的對象,由原來按月發放每天1小時服務券調整為每月發放450元養老護理服務券,其中介護對象每月發放600元養老護理服務券。服務券可抵用居家養老服務費用和入住機構養老服務費用。入住養老機構的援助對象,服務券在市區(七區)範圍內通用。將原來對每張介助(半護理)床位一次性資助3000元的標準提高到4000元;介護(全護理)床位資助標準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同時,鼓勵農村敬老院收住社會老人。在保障“三無”、“五保”老人入住的前提下,對農村敬老院收住寄養本市戶籍的社會老人,參照民辦養老機構給予運營補貼。提高了敬老金標準。將原來我市對90—99周歲的老人600元/年的敬老金提高到1200元/年;百歲以上老人200元/月的長壽補貼提高到300元/月,仍發給每人每年1000元的敬老金。對街道(鎮)、社區(村)和社會力量在本轄區內開辦的日間照料中心、托老所以及主要服務老年人的助餐點,根據規模大小、服務質量、服務人數,經有關部門考核驗收後,每年給予2—10萬元、1—5萬元不等的經費補貼。增加了資助養老機構綜合責任險、居家養老護理責任險,70周歲以上老年人人身意外傷害險。《補充意見》的頒布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廣大需要接受養老服務的老年人,通過擴大政府養老援助對象的範圍,向老年人發放服務券,提高敬老金的標準,向老年人提供意外傷害保險等方法,可以減少老年人接受養老服務的經費支出,使廣大老年人能夠享受到政府“老有頤養”的關懷。此外,通過加大對民辦養老機構的扶持力度,以及增加對居家養老服務組織的補貼,鼓勵更多的社會力量從事養老服務事業,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養老床位,緩解目前城區養老床位不足的矛盾。為蘇州市養老服務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目前全市共有各類養老機構175家,床位數22155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18.3張。為加快推進養老服務事業,蘇州市2010年將新增養老床位5000張,並鼓勵和支持民間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探索引入社工理念和機製,開展老年人精神關愛等專業化為老服務。2010年1月19日,“蘇州市關愛空巢老人誌願服務行動”啟動,同時,關愛空巢老人服務的三項機製應運而生:“空巢老人安全防範機製”,根據氣候、季節變化,及時提醒空巢老人有關注意事項,增強老人自我保護能力;“空巢老人抵抗意外傷害風險的機製”,為全市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免費贈送一份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溝通協調機製”,由社區與醫院、煤氣、電力和110、120等部門簽訂關愛空巢老人綠色通道協議書,保證第一時間解決相關難題。與此同時,蘇州市依托社區誌願者服務站,從主要注重生活關愛和照顧向精神關愛延伸,從結對服務向組織服務延伸,從日常性服務向專業服務延伸,有效地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一個“以居家養老為主體、機構養老為輔助、社區服務為依托”的新型養老服務體係初具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