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附錄:北大概況(1)(2 / 3)

4.馬克思主義學院

在我國大學中第一次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正式列入課程,公開講授,並對學生進行考核,也是在北京大學從李大釗開始的。自1920年起,李大釗在北京大學史學係、經濟係、法律係和政治係先後開設了“唯物史觀”、“工人的國際運動與社會主義的將來”、“社會主義與社會運動”等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在30、40年代,北京大學的一些教授也曾在經濟係、政治係開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課程。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後,北京大學成立了“新民主主義論教學委員會”,由許德珩、馮至、胡世華、許寶祿、樓邦彥、楊晦、金克木、王鐵崖等教授開設專題講座,張友仁、汪子嵩、李由義、趙寶煦、許世華等任助教。何幹之教授等也被聘請來校授課。此後,又成立了“政治課教學委員會”,開設了“辯證唯物主義與曆史唯物主義”、“社會發展史”、“中國革命史”等課程,從校外又邀請了艾思奇、胡繩、何思敬等著名學者來校授課。1952年院係調整後,北京大學成立了“馬列主義基礎教研室”和“中國革命史教研室”,負責全校“馬列主義基礎”和“中國革命史”兩門課程的教學。1959年,北京大學成立“馬列主義基礎教研室”,統管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教學,由校長陸平兼任教研室主任。1978年4月,學校重建“馬列主義教研室”。1980年,學校成立了“馬列主義研究所”,是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科研機構。1985年,學校成立“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

5.政府管理學院

新成立的政府管理學院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主席羅豪才出任院長。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擔任學院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名譽委員主要有: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孫,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企業家協會會長陳錦華。

政府管理學院下設:

政治學係,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內外其他相關研究項目;

行政管理學係,承擔國家社會科學規劃基金、國家自然科學規劃基金和國內外相關合作項目研究工作;

公共政策係,主要從事公共政策基本理論與實踐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在辦學和培養模式上,注重為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組織培養高級政策研究、谘詢和實踐人才;

公共經濟學係,主要為政府部門、公共企業、公共事業及其他非政府公共機構和非公共企業的公共部門培養公共經濟管理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方麵的專門人才;

城市與區域管理係,承擔數項重要基礎研究項目以來,還掛有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學旅遊開發與規劃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是全國一級學會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的掛靠單位,也是北京市政府與北京大學聯合成立的首都發展研究院的主要支撐單位;

政府管理與公共政策實證研究中心,致力於普及社會科學的實證研究方法,特別是量化研究方法,自1996年起與美國密執安大學夏季培訓中心合作舉辦亞太地區社會調查培訓項目以來,每年舉辦若幹期次,邀請世界著名專家作為客座教授主講;

MPA教育中心,主要從事公共管理專業碩士學位(MPA)教育,同時,進行MPA課程的國際合作。

6.國際關係學院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是中國綜合性大學中建立最早的國際關係學院,是我國培養國際問題和外交、涉外工作應用、研究和教學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學院成立於1997年,其前身是1960年建立的北京大學政治學係(1963年改名為國際政治學係)。學院現有三係(國際政治係、外交學與外事管理係、國際傳播與文化交流係)三所(國際關係研究所、亞非研究所、世界社會主義研究所),以及美國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心等眾多學術研究機構。學院師資力量較強,知識結構合理,梯隊整齊,現有教師73名,其中教授26名(含博士生導師14名),副教授34名,講師13名;各類學生1088名(內含各層次的留學生157名),其中本科生487名,碩士生333名,博士生151名,政治學專科生117人。

7.經濟學院

經濟學院的前身是北京大學經濟學係。她始建於1912年,是中國高等學校中建立最早的經濟係科,源於1898年戊戌維新運動中創辦的京師大學堂商學科,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曆史。我院師資力量雄厚,目前有教授14位,均為博士生導師,副教授17位,下設五個本科專業,六個碩士學位專業,六個博士學位專業,一個博士後流動站,五個研究機構。我院所培養的人才在海內外有較高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