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附錄五 袁寶華:赤臣謀國誌不休(2 / 2)

當時全國企業亂七八糟,基本上沒有管理,鄧小平複出抓整頓,袁寶華借這個機會,搞了一套企業整頓的意見,很快就傳達下去,企業開始有了好轉。

年過半百,焦頭爛額,但袁寶華一顆為黨為國之心始終不渝。他在《西江月·鬥室書懷》中寫道:此生以身許黨,壯懷慷慨激情。迅雷烈風自從容,四卷朝夕與共。放眼五洲雲天,觸目西山雪晴。無邊思緒任洶湧,一片丹心如鏡。

70歲:革命半世紀,未曾解征衣

改革開放初期,袁寶華到日本、美國、西歐考察。日本人說:“中國沒有企業,也沒有企業家,因為中國企業不是獨立核算,不是自負盈虧。”這些話對袁寶華觸動很大。他說:“過去我們企業隻能算是政府的附屬物,企業的所有利潤全都收到財政部去了,你要用一分錢都要向上麵報告,企業沒有任何自主權。1979年中央工作會議之前先念同誌找我,提出來怎樣把企業放開,擴大企業的自主權。我就提了10條意見,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發給大家討論,得到大家讚成,財政部就根據這個意見,提出把利潤留一部分給企業。這時候,趙紫陽在四川進行企業自主權的試點,用事實說明好處在哪裏。”

企業有了自主權以後,中央又從立法上肯定了企業的改革。袁寶華說:“《企業法》是小平同誌很早就提出的,我們用了10年,直到1988年才把它搞出來。現在看它遠遠不夠了,可在當時,隻有《企業法》才把企業推到市場當中去拚搏,去鍛煉。所以改革開放30年,它起的作用至關重要。不僅提升了中國企業管理的現代化水平,也極大地提高了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在袁寶華堅持不懈的推動下,我國有了現代化的企業;他提出加強職工教育,企業得到發展;他發現企業家修養需要提高,隨後我國培養出一大批現代化企業的企業家,培養了大批企業經營人才。

這一年,袁寶華正好70歲。他用《七十自勉》提醒自己:人生不滿百,已得十之七。革命半世紀,未曾解征衣。思想勿離退,始終須如一。不信步履老,前程似朝曦。

正因為袁寶華在主持我國經濟工作幾十年中取得的成就,2005年,由中國企業管理科學基金會設立以他名字命名的“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用以表彰在管理創新中湧現的優秀人才。寶鋼集團公司總經理謝企華、民營企業家常青樹魯冠球、茅台酒廠董事長季克良等一批優秀企業家榜上有名。

90歲:手腳要動,頭腦要用;不要摔跤,不要感冒

“我離開一線是國家經委撤銷,那一年我73歲。辭掉中國企業管理協會會長那一年是84歲。”說起晚年生活,袁寶華說,“小平同誌有很大功勞,是他取消了幹部終身製,我們才能度過晚年平穩的生活。我的養生標準就是六個字:兩堅持,兩避免。”

“兩堅持”就是手腳要動,頭腦要用。袁寶華每天要出去散步。因為住在樓上,他每天爬樓梯不要人扶,自己能動手的事從不要別人幫助。每天兩個鍾頭的讀書看報時間都是固定的,國家發改委的簡報,企業管理協會的文件,文獻研究室的資料,外加15份報紙,18份雜誌。

袁寶華說:“我自己訂了3份雜誌,《求是》、《新文學史料》、《書法》,我喜歡詩詞,有6份詩詞雜誌。”袁寶華的記憶在老同事當中為人稱道,青年時代記下的唐詩三百首,現在張口就能背出來。

“兩避免”就是不要摔跤,不要感冒。袁寶華說:“人一老,骨頭就疏鬆了,一摔跤就骨折,不能活動了,人的生命延續就成問題,生活質量將大打折扣。老人一感冒就是肺炎。隻有堅持兩條,避免兩條,晚年生活才能平穩度過,有了好身體才能發揮餘熱。”

低調又平易近人袁寶華,生活簡單,一日三餐都是家常便飯。早上一杯牛奶,一個雞蛋,中午吃點肉,晚上喝點粥,一杯酸奶,也不服什麼補品。袁寶華說:“我能吃能睡,體重70多公斤,體檢時醫生說不要再增加了,還得控製一下。”

袁寶華80歲壽辰時,作一首《八十述懷》,表達自己“垂暮猶存報國心”,許多老友都以詩唱和慶壽,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也和詩一首:奉天初識韓荊州,亦師亦友五十秋。廉頗跨鞍情未老,赤臣謀國誌不休。忠誠練達功績著,公正廉明口碑留。我學袁公高格調,無愧於心複何求。

在東北工業部時,朱鎔基曾是袁寶華的部下。對老首長如此評價,袁寶華的人格魅力,盡如詩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