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南陽文壇七巨子》序(1 / 1)

(2009年3月21日)

南陽作家群的幾位作家共同創作了《南陽文壇七巨子》一書,為南陽各個時期的文壇巨子立傳,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它既肯定了七巨子在各個曆史時期的曆史地位,也反映出南陽厚重的文化底蘊。

南陽曆史上七位文壇巨子,他們在文史哲領域內各有建樹。張衡、庾信、岑參、姚雪垠、喬典運都是文學巨匠。張衡集漢賦之大成,把漢賦推向高峰,謂之長篇極軌。張衡的小賦和庾信的賦曆代都有很高的評價,語言清新,詞采綺麗,情景交融,飽含著蒼涼和憂國憂民之悲情,對後世詩歌的發展影響極大。岑參的邊塞詩更是膾炙人口,描繪出了邊塞風光、軍旅生活、少數民族風情之美麗的畫卷。姚雪垠被公推為中國新曆史小說之父,他為曆史小說創作和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同時他又不失為有相當政治水平和思想水平的一代哲人。喬典運思想深邃,語言勁道,刻畫人物入骨入髓,以巨眼大手,開創寓言體小說新體例,是底層文學的代表,堪稱文壇巨子。範曄所寫《後漢書》,是我國史學之絕唱,他突破了《史記》、《漢書》之體例,獨創了新的類傳,並敢於為針砭時弊的草野之人立傳。尤其擅長論讚,筆勢縱橫,所向有指,皆有精義深旨,實為天下奇才。哲學大師馮友蘭,汲取道、儒、釋三教之哲學精華,融會貫通於他的三史六書中。其位、時、中的核心是從理論的高度唯物地反映了自然發展規律,其才、力、命是他終生奮鬥實踐結晶。馮老不僅是屬於中國,更是屬於世界的大師。

《南陽文壇七巨子》一書,寫的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主旋律,是華夏民族文化之精粹,對促進南陽文化事業的發展,加快南陽文化強市建設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