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脊梁》序(1 / 1)

(2009年8月)

解放戰爭時期我曾在黑龍江工作過,解放後,由於做經濟工作,我多次到黑龍江,對這裏的每塊土地都有深厚的感情。

在地理版圖上,黑龍江處於祖國的最北端,這裏有廣袤肥沃的黑土地、茂密的原始大森林、豐富的礦產資源和熱情豪爽的人民。上世紀初,隨著中長鐵路的修建,這裏成為溝通歐亞的重要通道,經濟開始繁榮。從抗日戰爭勝利到新中國的建立和發展,半個多世紀以來,這塊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是建國60周年,新中國工業化也走過了60年,在這輝煌的60年裏,黑龍江在新中國工業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建設工業化的強大國家,是曆史賦予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1945年,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上,毛主席提出了建設中國工業化強國的構想,為實現這個偉大理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一直在努力奮鬥。

抗戰勝利後,黑龍江是全國解放戰爭最重要的根據地之一。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這裏的工礦企業,尤其是軍工企業,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誕生立下了汗馬功勞。解放了的工人,煥發出巨大的熱情,膾炙人口的《咱們工人有力量》這首歌曲,就是誕生在黑龍江支援解放戰爭,熱火朝天的勞動競賽中。

在共和國建立之初,東北是全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由於曆史的背景和地理上緊鄰蘇聯的優勢,使黑龍江更多地承擔起了發展工業的重任,承擔起為新中國工業化奠基的使命。

東北解放後,通過自建的工業企業、接收日偽的企業以及在抗美援朝時期南廠北遷的企業,使黑龍江省有了一定的工業基礎。隨著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和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實施,尤其是國家156項重點工程中有22項落戶黑龍江,到60年代中期,黑龍江省的工業已經初具規模,一個基地型的裝備製造工業體係初步形成。在這裏有以“共和國長子”哈爾濱電機廠為代表的哈爾濱三大動力,有“共和國掌上明珠”北滿特鋼,有“共和國國寶”中國第一重型機械廠,以及哈爾濱飛機製造廠、哈爾濱車輛廠、哈爾濱量具刃具廠、齊齊哈爾第一機床廠、齊齊哈爾第二機床、齊齊哈爾車輛廠等重型企業。黑龍江生產了占全國總產量1/2以上的鐵路貨車,1/3以上的重型機械和電站設備。

大慶油田的開發更具有非凡的意義,它使中國甩掉了石油落後的帽子。1963年,在全國人大二屆四次會議上,周恩來總理向全世界宣告,中國基本實現了原油自給。這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對粉碎敵對勢力的封鎖,為加快新中國工業化建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截止到2009年4月,大慶油田累計已為國家提供原油超過20億噸,占全國原油用量的40%以上,為共和國工業建設提供了寶貴的血液。鶴崗、雞西、雙鴨山、七台河四大煤礦以及大、小興安嶺的開發,為共和國提供了豐富的煤炭和木材。據統計,到目前為止黑龍江已累計生產木材超過6.3億立方米,占全國總量的40%以上,累計生產煤炭超過30億噸,占全國煤炭產量10%以上。每當祖國需要的時候,黑龍江都是竭盡全力。黑龍江老工業基地的巨大貢獻,將永遠載入共和國的史冊。

60年來,黑龍江這個老工業基地在自身發展的同時,還大力支援了全國各地的工業建設,擔當共和國“長子”的責任,在三線建設中,無私地貢獻人才、設備、資金與技術。例如,哈電對口支援了四川東電,如今,這兩個企業已經並稱為中國電機行業的兩大巨頭。哈爾濱量具刃具廠在全國各地援建了五個同類企業,總共調出了1700多名領導幹部和技術骨幹。黑龍江喊出的“好人好馬上三線”的口號印證了一代人的奉獻精神。

黑龍江省在工業化建設取得輝煌的成就,在精神文明建設上也是碩果累累。在這片黑土地上湧現出了眾多的新時代精神和英雄模範,例如,“三老四嚴”的大慶精神,“寧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鐵人精神,不畏高寒禁區的大興安嶺精神等,以及王進喜、馬恒昌、蘇廣銘、馬永順、王啟民等無數個楷模。他們不僅代表了黑龍江工業戰線的優秀兒女,而且也是全國工業戰線的光輝旗幟。

回首60年,黑龍江的工業發展曾經創造了無數的輝煌,它用無私的奉獻挺起了共和國的脊梁,它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譜寫了一篇共和國曆史上燦爛的樂章。我們堅信,在社會主義中國現代化建設中,黑龍江人民一定能抓住機遇、科學發展,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業績,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