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8日)
在全國上下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之際,由中國人民大學家書文化研究中心編輯的《紅色家書背後的故事》一書,即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我謹表示熱烈的祝賀!
《紅色家書背後的故事》收錄了五十多個作者的近百封家書及其背後的故事,從一個側麵展現了中國共產黨成立90年來的輝煌曆程。家書的作者都是中共黨員和追求進步的人士,既包括陶鑄、鄧子恢、帥孟奇、周揚、項南等老一輩革命家,也包括陸更夫、竺清旦、吉鴻昌、左權等革命烈士,還有很多為中華民族的解放、新中國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付出艱辛乃至生命的普通黨員。他們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付出了鮮血和汗水,他們的價值觀與黨的宗旨是一致的。從他們留下的紅色家書和感人故事中,我們收獲的不僅是震撼、銘記,還有奮進的力量。
家書是寫信人內心世界的反映,共產黨員同樣有著無比豐富的內心世界,與那些宏大敘事和其他文體相比,家書裏所反映的恰恰是真實的思想和細膩的情感。從這些家書中可以看出,作為中華民族的傑出代表,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是怎樣克服各種困難,不斷取得勝利的。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堅定信仰、對家人親友的醇厚親情、麵對各種複雜環境時內心的矛盾和掙紮,都是鮮活生動、實實在在、觸手可及的。《紅色家書背後的故事》不僅表現了家書作者對理想的執著追求,而且折射出黨領導中國人民在爭取民族獨立、解放、建設新中國的過程中那一幕幕波瀾壯闊的曆史。從這些浸透著歲月滄桑的家書中,仿佛能夠聞到各個時代的氣息,進入家書當事人的內心世界。閱讀這些家書及其背後的故事,就是在重溫我們身邊的曆史,就是在重溫我們黨的曆史。
家書是古往今來人們進行信息交流的一種工具,是全人類共有的文化財富。由於它承載著十分豐富的曆史和文化信息,已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家書文化綿延數千年,留下了大量的文獻,形成了異常豐富的文化內涵,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然而在信息時代,家書已成為需要搶救與保護的文化遺產。幾年前,一些有識之士就開始了搶救民間家書的行動。中國人民大學重視這項工作,並開辦了我國第一個家書文化陳列,率先成立了家書文化研究中心。這不僅豐富了人民大學的校園文化,而且是對國家文化建設的貢獻。
當前,保護和弘揚優秀中華文化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但是如何吸取傳統文化的精髓為中華民族的複興大業服務,應當說還是一項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家書文化中的講真話、道真情原則,對於形成真誠友愛的人際關係,對於塑造溫馨和諧的家庭關係,對於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從而改善文風和匡正社會風氣不無裨益;家書文化中的追求真理、愛黨愛國、誠信奉獻理念,對於培育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對於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對於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都是十分重要的思想遺產。在這方麵,家書為全社會尤其是廣大青少年提供了一套生動活潑的思想道德建設讀本。編輯出版《紅色家書背後的故事》,不失為一個有益的嚐試。
因此,搶救征集民間家書,編輯出版優秀家書,大力弘揚家書文化,不僅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