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國的佛門始於三千年前的映渡國的布佛使者戛沙而傳來。但那布佛使者戛沙礙於語言不通與修為不夠,所傳所譯之佛門典籍,大多隻點了皮毛,並未深入的教授佛門更高深的修煉之法。
那些戛沙所譯的佛門典籍言:佛門,乃極樂長生之門。不至長生者,永墮輪回地獄,生死由天。至長生者,超脫一切困苦,永至極樂之境,永享極樂之樂。
人們都知生在世上,會老,會病,最後死了入土,什麼都留不下,也什麼都沒有了。不少人便被那言說的那般美好的佛門勾引出了長生的欲望。
當時處於半封建半奴隸的華國掌權者——皇帝“民”,在長生的勾引下召集全國的高僧彙聚於天城,說:
“朕聽說西方數萬裏外有一個國,名為映渡國。那個映渡國佛門的修煉典籍能讓人修煉到長生,修煉到極樂之境,不過那映渡國與我們華國相隔了一個遼闊的白海和一條險惡的嗶哩咕嚕山脈,你們誰願代朕去往映渡國求取長生之典?願往者,朕願與之結拜為兄,不管功成與否,永享榮華!”
路途那般遠又險惡,沒有和尚願意去送死,即使是榮華和永生之機或許在前麵向他們招手。但那些和尚總覺得向自己招手的不是榮華和永生,而是萬劫不複。生雖然不是很美妙,但還過得去,但死,就讓人恐怖了。
“民”見大家都沉默不語,便怒了:“誰不願長生?誰都欲長生,但長生之典在映渡,總得有人去把它取回來,大家才可能長生!取典之路,必由佛門僧人為之!我便數十聲,若無人應,無長生的和尚,總是會死的,倒不如早死了好!”
眾和尚聞言,皆垂頭閉目,麵色惶恐。
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入佛門,修佛典,不過是因當初把他們賣至佛門的父母饑腸轆轆罷了。
佛門由官府養著,衣食無憂,隻需一心修煉佛典即可。
入佛門的唯一條件需是剛出生不滿十日的純淨男嬰。
這世間,有多少父母願意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永生不能再見麵的佛門中去呢?當然,一些生活窘迫至難以活下去的父母,就另當別論了。
當時的華國,國泰民安,異域安定,而佛門所習之法,雖然使其有了些微末神通,卻未見得哪位僧人得了長生的,故少有除卻貧困難濟之父母願意把自己的親生骨肉主動送往佛門去修煉那佛門虛無縹緲的長生之典的。
皇帝“民”深感年歲不少矣!去往映渡取典,刻不容緩,才有了那萬僧來天城之盛況。
……
鄧自卷的父母在他出世四日後,出門時意外被馬車撞死了。其親戚為分得財產,把他送了佛門。
鄧自卷自小就很聰明。
別語雲問他:“天上有幾顆星星啊?”
鄧自卷頭不抬,星星更不搭理,直接回答:“八十一顆。”
別語雲不相信鄧自卷連頭都不抬,星星都不看,一下就能數出來,他便去數天上的星星,最後,他發現天上真的隻有八十一顆星星!
從此,別語雲對鄧自卷便言聽計從,鄧自卷說一,他不會說二。因為鄧自卷連天上有幾顆星星,他數都不用數,就數得出來這麼厲害,肯定說什麼做什麼都是比自己要對的。
他們白天被大和尚強製修煉佛典上的波波功,而坐在一個地方一動不動的待很久。
生有手腳,而不能隨念而動。這是怎樣的蠢人會這樣做?鄧自卷不喜歡佛門。一直都不喜歡。
現在有了一個脫離佛門的機會,他想把握。
“讓我來!”鄧自卷大叫。
所有的和尚本低垂著的頭聞聲俱抬起來了,皆露著怪異的表情看著他。
別語雲呆了一下,緊接其後也大叫,“我也來!”
他一臉驕傲,驕傲自己能跟隨這麼厲害的人的腳步。
鄧自卷做的事,一定不會錯的,天上有幾顆星星,他數都不用數,就數得出來這麼厲害的人是不會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