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段雲書法集錦》序(1 / 2)

(2011年8月29日)

明年是段雲百年誕辰,他的兒女們要為他出版一本新的書法集,我從心裏為“段夫子”慶幸。今日見書稿,先睹為快。欣賞作品,細讀文章,他的壯誌豪情,學識才華,人品修養,蕩漾於書中,躍然於紙上。掩卷沉思,不覺感慨良多……段雲長我四歲,記得他有一枚當年常用的閑章“辛亥歲末人”。我和他都是1953年大區撤銷後,分別從東北和西南調到中央工作的,我在重工業部,他在中財委,以後在工作中逐漸熟悉,特別是從“文革”初期的國務院業務組到後來的國家計劃委員會,我們又一起共事十幾年。他的道德文章,詩書造詣,忠厚人品,剛直性格,一直為大家所敬重。

段雲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其祖父在清末從寧夏固原逃難到山西蒲縣,曾飽受了地方豪紳的欺壓,所以他從小腦子裏就有反抗壓迫的意識。他在青少年時期發起組織“蒲光學社”,團結發動群眾,與貪官惡霸做鬥爭。他自幼勤奮,好學上進,品學為當時所重。就是這樣一個偏遠山區的普通人家,走出了一位日後為全縣百姓所熟悉且以為驕傲的共和國著名經濟學家和書法家。

1933年他從山西法學院畢業,以深厚的國學功底、優異的各科成績,考入日本明治大學經濟係。在刻苦攻讀、接受新知識的同時,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37年春學成回國,放棄了山西大學的講師工作,毅然奔赴抗日前線,在血與火的考驗中,他逐漸成長為一名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他曾受黨的委派,給山西抗日名將續範亭將軍做秘書,經曆了對敵鬥爭的鍛煉。也曾跟隨賀老總的一二〇師,從冀中揮師晉西北,任邊區行署經濟總局局長,為根據地的建設嘔心瀝血。1949年南下後在劉、鄧首長身邊工作,任西南軍政委員會辦公廳副主任及財政部副部長,參與了大西南的土改和經濟建設。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調任中央人民政府財經委員會,在陳雲同誌直接領導下工作。他對新中國財政工作的許多見解,曾得到國務院領導同誌的支持。1954年他被周恩來總理點將,調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能直接聆聽總理的教誨,能直麵感受周總理的人格魅力,是一生中的榮幸。記得1976年1月10日上午,我們同在北京醫院向周總理遺體告別,段雲當時突發心絞痛被及時醫治,他對總理的敬重和愛戴給人印象很深。50年代中期之後的30年間,他在國務院財貿辦公室和國家計劃委員會工作,給李先念和餘秋裏副總理做助手,曾擔任計委顧問。他一直在國家的主要經濟部門擔任領導職務,親自參與了國民經濟及改革開放大政方針的製定,親身經曆了共和國許多重大的曆史變革和曆史事件,親眼見證了中華民族這個泱泱大國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坦率地說,在那一代領導幹部中,段雲是公認的“秀才”,所以黨內很多重要的報告和文件,他都曾參與起草。如著名的黨中央“七千人大會”的工作報告,財經工作者熟知的我國財政、銀行工作“雙六條”,周總理提出實現四化宏偉目標的四屆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以及批準建立深圳、珠海經濟特區的中共中央(1979)50號文件等,都曾由他執筆或參與起草。

他是個淡泊名利、堅守信念的人,從不把自己當成經濟學家看待,而總是以一個普通財貿工作者自勉,數十年如一日,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殫精竭慮,鞠躬盡瘁。

段雲自幼家傳醫術,與中醫中藥有不解之緣。戰爭年代和全國解放後,他時常用幾根銀針、幾本藥方,為同事和鄉親們解除病患。他長於婦科,精於針灸,許多疾病常是一針見效、手到病除,幾十年來曾給眾多家庭帶來歡樂。他以極大的熱情,支持和幫助祖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他曾受聘擔任“中國民主建國會、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中國農工民主黨——全國中藥谘詢服務理事會”總顧問及中國民間中醫學會顧問,同時兼任光明中藥函授學院名譽院長。

段雲博聞強記,多才多藝,在同誌們中曆來有“夫子”之稱。對他來說,書法和詩詞始終是工作之餘的愛好,即景生情、潑墨揮毫是他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他生前留有詩詞三百餘首,是個名副其實的詩人,多年擔任北京詩詞學會顧問。對他的詩集《旅蹤詠拾》,詩壇泰鬥趙樸初曾逐句推敲、點評,讚曰:“奇思來往起山靈,豪情千古憶蘇辛”。這些詩詞是他戰鬥、工作、生活中的自然所得,詩自心生,情至所作。他的書法相當一部分是自己的詩。詩作清新自然的風格、恬淡悠遠的意境,和他書法剛勁雍容、瀟灑俊逸的氣質珠聯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