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段雲書法集錦》序(2 / 2)

段雲的書法造詣尤其深厚,他曾被推選為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名譽副會長。他自幼臨帖習字,一生酷愛書法。不論在戎馬倥傯的年代,還是在任重事繁的建設時期,他從未中斷對書法藝術的追求。他以“不側倚取媚,不狂怪怒張”的原則律己,以“心正則筆正,骨剛書亦雄”的精神自勉,不事乖張,不取奇巧,博采眾長,自成風格。書如其人,書法與作者的品格和氣質是分不開的。他性格剛直,胸懷坦蕩,忠心耿耿,鐵骨錚錚。他是非分明,疾惡如仇,待人誠懇,滿腔熱忱。自古稀之年後,常用一枚閑章,“七十寧無矩,附義不隨聲”。他常說,寫字和做人一樣,要老老實實,不迎俗媚世。

他的書法頗具功力,近乎爐火純青。但他從不以名家自居,凡是請求題書的,都有求必應,分文不取。書法成為他生命存在的一種價值,成為他一生與社會、與人民聯係的一個重要紐帶。1981年12月,我和段雲一行隨穀牧、黃華副總理,赴東京參加“中日政府成員級會議”。訪日期間得知,“段夫子”的書法成就和留學經曆為許多日本友人所熟悉。而當年國內的代表團訪日,也常以段雲的墨寶作為饋贈禮品,很受歡迎。1986年10月,他應日本書道界的邀請,專程赴東京及千葉縣舉辦個人書法展,頗受友邦書道同行的好評。1988年秋,“段雲書法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我應邀出席了開幕式,那天盛況空前,雖已過去20多年,但仍記憶猶新。

1991年12月,段雲在80大壽前,將凝聚著他一生心血的作品和珍藏,全部無償地捐贈給家鄉蒲縣人民。其中有他在國內外展出過的全部作品,及國內名人與他交往答酬的書畫珍品共900餘幅;還有他一生積藏的古今善本、名著及各類書籍2000餘冊。李先念主席聞訊後感慨題詞:“殷殷遊子情,拳拳報國心”。當地政府為弘揚中華文化,激勵後人,修建了“段雲書藝館”,並確定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趙樸老為該館題寫了館名。

1996年1月我逢80歲生日,段雲以體弱之軀,揮筆書寫一幅中堂送來,令我感動。雖僅“仁者壽”三字,但筆力雄健,神定氣足,84歲之人,可見其功夫。冥冥之中,我感到了一種老大哥般的厚愛與托囑……借他當年的吉言,我已是96歲高齡,再次欣賞他的書法作品,就像舊友久別重逢。

本書是段雲的兒子段曉飛及兄弟姐妹為紀念其父誕辰百年編著的,共收錄段雲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各類作品一百餘件,其形式和內容令人耳目一新。書中的作品似乎大都不是取自紙上,而是經過工匠之手成為經典的摩崖、碑碣、匾額以及多年來參展、刊登、出版、題簽並被部分博物館收藏的作品。閱讀中能引人入勝的,除了書法的魅力以外,還有曆史的厚重和其中真實的人物與故事,特別是文章中那些熟悉的名字和一段段揮之不去的記憶……所以它既不是單純的書法選,又不是回憶錄,更不是傳記或紀念文集,它是集大成者,是一種全新的形式。聽說曉飛曆時兩年,行程數萬裏,追根索源,弄清這些作品的曆史背景、人物關係,投入了摯愛和真情,使書法有了故事,使書法活起來,使段雲的思想、品格、精神、風範,在他的書法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弘揚。這本《段雲書法集錦》,不是束之高閣的藏書,閑暇時翻翻,對老同誌可喚起回憶,撫今追昔;對年輕人是人生的參考,是曆史的啟迪;對後世的研究者,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典集;對旅遊者,這是地方的特產,黃河九曲,滋育華夏,高天厚土,人傑地靈。段雲後人這一片孝心,實乃難能可貴。整理書法藝術,傳播紅色文化,就是在弘揚中華五千年文明,是在保護祖先的文化遺產,是大仁大愛大孝之舉!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涓滴之恩,當湧泉相報”。段雲將自己全部書畫作品捐給家鄉,把中華文明中最燦爛的種子,播撒在養育了自己的土地上,為後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在段雲百年誕辰之際,他的書法集錦將出版發行,我們願段雲的書品、詩品、人品,藏之名山,傳之後世,像滔滔的黃河一樣,源遠流長,浩浩蕩蕩,永不枯竭!

段雲誕辰百年之際,《段雲書法集錦》付印在梓,寫此以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