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文化大革命”十年的經驗教訓,小平同誌再一次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而且大膽地采取改革開放的方針。實行改革開放使我們的視野開闊了,有機會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
企業改革是小平同誌提出來的。當時,國家經委剛剛從國家計委分出來,2月分出來,4月就要開中央工作會議。李先念同誌說,國家經委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提出擴大企業自主權的方案。當時我們研究一下,提出了擴大十條權利。以後國務院不斷發了好多擴權文件,一直到1988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製工業企業法》。1992年7月,國務院又公布了《全民所有製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製條例》。總之,這十幾年來,企業改革、擴大企業自主權的一些重要意見、建議的提出,都是解放思想的結果。當然,解放思想以後不是去蠻幹,不能脫離我們的實際。
思想解放以後,就需要進行探索,要摸著石頭過河。為什麼呢?對於這條河的深淺我們不知道,摸著石頭去過,才不至於被淹死,但不能靠拍腦袋。解放思想以後,把束縛我們頭腦的桎梏去掉,我們就可以開動腦筋,就像毛主席在延安講的那句話,“開動腦筋,還要放下包袱”。毛主席講了孟子的一句話:“心之官則思”,我們頭腦的作用就是要思索,就是要開動腦筋。思想解放以後,前進的道路上還有重重障礙。我們要克服重重困難,就需要進行探索,探索出究竟要走一條什麼樣的路,不經過探索和實踐是不行的。魯迅曾說,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那就是說,我們前進的道路、改革的道路,要靠我們實踐探索出來。要探索就需要有勇氣,有魄力,有膽識,去大膽進行實踐。在實踐的基礎上還要認真地進行理論上的研究,要不斷地總結經驗,這樣,我們所取得的成果才能鞏固,才能繼續前進,才能發展。這14年,正反兩方麵的經驗都非常豐富,有六個方麵的經驗需要我們很好地去進行總結:
第一,總結處於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和開發區的經驗,特別是經濟特區的經驗。
第二,總結成功的全民所有製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的經驗。它們的成功經驗,很值得我們學習。最近,經貿辦提出要在全國學習首鋼、吉化和上海二紡機廠的經驗,我很讚成。
第三,我們的集體所有製企業,特別是鄉鎮企業,它們衝破了重重困難,發展成為在國民經濟中有著重要地位的經濟力量。它們的經驗要很好地總結。
第四,商業企業“四個放開”的經驗,很值得我們注意。現在商業部門正在推廣這些經驗。
第五,總結三資企業在中國辦得好的經驗。三資企業有黨的建設經驗,有民主管理經驗。但是,我們的黨組織,在有些三資企業裏麵,還是“地下狀態”,這不正常。據深圳的同誌講,他們那個地方的三資企業,有的外商主動提出要發揮我們黨組織的作用。1980年日本鬆下電器公司董事長鬆下幸之助到中國來時,他向小平同誌提出,要聯合日本5個電子企業在中國建立一個合資的電子工業基地。他計劃:日方投入的,第一是資金,第二是先進技術設備,第三是技術訣竅,第四是日方派出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中方投入的,第一是場地和可以利用的廠房,第二是可以利用的設備和其他固定資產,第三是中方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第四即最重要的一條是共產黨領導的訣竅。這是外國的資本家提出來的,他知道共產黨領導的訣竅。在中國辦企業,離不開共產黨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