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去良坊村,看看我辛苦整過的村莊,心裏很不是滋味。一家一戶住著的房屋還是有了一些變化,不少人家的廁所改了,茅坑平了,改成了蹲盆,裝了衝便的水管,地麵貼了質量很差的瓷磚,填縫的水泥沒有及時擦淨,變成了一個個黑色的凸起,想不到泥瓦匠的村莊給自己幹活竟是如此馬虎。屋頂的瓦揭了,變成了鋼筋混凝土,頂上做一水池,蓄雨水,天幹時則從井裏抽水上去,便後打開水籠頭,糞便就進了沼氣池。沼氣利用到了廚房,原來的土灶還在,液化氣灶是新添的,開關一扭,火焰就往上躥,平日裏炒幾個菜還是可以湊合,但逢年節和做喜事時還得用土灶。
這是一家的變化,但村容大抵沒變化多少。進村的主道是硬化過的,車輛可以單向通行。不住人的老屋依然如故,少有使用的雜房也如故,這些雜七雜八的小建築就像村莊的補丁,就像身體的膿包,讓人無法暢想未來。走近前去,可以看到蜘蛛織的網,不小心就纏在了臉上,撣去還頗費工夫。一股難聞的氣味從村莊裏散發出來,直鑽進人的鼻孔,讓人無法親近。最礙眼的還是村莊中間那些爛磚頭砌起來的菜園子,像一件新衣服故意打著的補丁,老土老土的。菜地裏剛澆過的屎尿雖然被稀釋過,但氣味還在村莊裏彌漫。
我並不拒絕這種氣味,我知道在某種意義上這種氣味抑或還是村莊延續的密碼。但是作為現代人居住的村莊,我們有自己獨立的審美標準和道德精神嗎?我們曾經毫不吝惜地拋棄了很多傳統,盡管這些傳統的價值取向與我們今天的生活絲毫沒有衝突,但是我們拋棄了,這才使得一個村莊失去了太多的記憶。然而我們仍然沒有從傳統村莊裏走出來,在很多時候,在很多場合,在城鄉連接的倫理上,我們還是停留在傳統村莊的影子裏。
良坊村有一座祠堂,雖不堂皇,也不經典,但經過一番撿拾,倒也利索。祠堂前本來很寬敞,場子上是一些曆史很久的柚子樹,樹幹蟲蝕得厲害,早已不結果,這會兒隻拴牛。良坊村家家戶戶養牛,多半是肉牛,少有犁田的。上了春,花幾百塊錢買回來一頭小牛犢,養母牛的人家則省了這一筆開銷,小牛犢放養幾個月長成幾百斤的大牛,上市賣了,一頭牛淨賺近千元。整村的時候,我感覺這個場地用來拴牛,除了對祠堂的祖宗不敬,滿地牛糞,也不雅觀。與村民交流,並沒有共識,大家舍不得這個利益,隻好給牛挪地。理事會的人在村塘外麵找了一塊荒地,又建起來一排牛欄,費了很大勁,也花費了不少錢,這才給牛找到了歸宿。這個事辦妥帖了,大家便想在場子上做點文章,可是菜地的主人死活不肯平了菜地,過去牛在,這家主人隻是用爛磚頭簡單地圍了,並沒有種菜,現在牛搬家了,他把園子圍欄又砌高了,裏麵種上了菜。看著心裏窩火,但又不知道怎麼發出來。
我曾經想找到一個合適的途徑來釋放鄉鎮的情緒,也許鎮裏應該有一個公德缺失者檔案,將公德缺失者記錄在案。後來鎮裏果真做了,也有效果,但這一類人算是公德缺失者嗎?不要說菜地是人家自己的,就是這麼點事都記了,那麼這個本子上不知要記多少人的名字,隻好作罷。這些年我在鄉鎮有幸經曆了稅改、農業稅降點、取消農業稅、發放糧食直補、新農村建設等一係列重大事件,心裏的期待如雀躍,而信心則如鷹展翅。
從2003年農業稅降點開始,我已經可以感受到農村即將到來的好季節,在前所未有的政策動力即將到來的時候,我暗暗盤算著怎樣在農村生成一種內力。這時候,我的創造激情有如噴湧的泉,隨時都可能會有大膽的想法。從這一年開始,我提出構建新的農村工作運行機製,開辟“365便民服務窗口”,刷新鄉鎮麵孔。2004年我又著手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製改革,拍賣水庫水體經營權,用水庫經營權拍賣的資金維修病庫,同時給水庫經營權發證。這些在當時頗有爭議的做法,隨著2006年中央1號文件的下發,由鄉鎮給水庫經營權發證已經成為中國農村行動。我內心充滿欣慰,這種成就感推動我在農村的土地上揮灑激情。
但是整村這件事,不僅讓我感到深深的困惑,也讓我興奮的思維變得疲憊。農民對於村莊的理解是多維的,甚至可以多到誰也沒法統一,因為村莊的財富不容許人們產生過多幻想,而且村莊的財富並不均衡,影響了人們對於居住環境預期的選擇。人們表現出來的渴望則是單向的,甚至可以少到隻對出行的渴求。我曾經試著去探尋一種讓村莊展示美的機會,正如黃竹村祠堂前的場子上亮堂的燈光灑落在氤氳的草地,村塘上第一次蕩漾瀲豔的水波,人們可以感受到村莊異樣的氣息,一種新鮮給予的舒緩和滿足。可是村莊的人們不能享受持久的浪費,當電費攤到各家的時候,注定村莊場子上的燈光遲早要熄滅。
當我離開鄉鎮以後,我開始係統地思考村莊問題。我在鄉鎮的最後幾年,組織領導了九個村莊的新農村建設試點,平均每年兩個村莊,多的一年三個。試點的結果大同小異,就是沒有一個能讓我自己滿意的。我感覺自己是一個趕工的蹩腳裁縫,把一件新做的衣服隻燙了幾個關鍵的部位,而衣服穿在主人身上卻全然看不到風采。我想知道,這時候村莊裏的人們在想什麼呢?他們能滿意嗎?良坊村的小組長對我很是同情,這位從人民公社時期就開始做隊長,辛辛苦苦幹了一年整村後,被查出肝硬化的小組長客氣地對我說,事情沒辦好,對不起!農村嘛,也就這樣,再怎麼整,也整不出什麼名堂。況且上麵給錢也不多,整成現在這樣,群眾感覺還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