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村民自治的模樣(1 / 2)

你能代表我嗎?你不能代表我!村民的話帶著激烈的情緒深深觸動我,並鮮明地烙印在我的腦海。很多時候我都在想,怎樣將村民自治進行到底?

嶺上村不是民風特別強悍的地方,近代以來村莊沒有械鬥群毆的記錄。這個村地緣關係疏鬆,血緣關係也不夠緊密,一個千把人的村超過了10個姓氏。郭氏來自泰和,歐陽氏來自撫州,李氏則來自五華,還有劉張王黃等姓氏根本就說不清來由。有的沒有族譜,有的族譜殘缺,記載模糊,真假難辨。這個村處在贛江邊上,自然條件一般,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壞,如果不是碰上特別惡劣的天時,吃飯應該沒有問題,這種自然曆史人文狀況也是村莊性格形成的原因。

村莊的老少爺們算是有些個性,吃了虧上了當絕對不會放過你,硬的搞不贏就到政府去告狀,而且很執著,很會來事。我在一位村民家裏看到中堂掛著一副名聯:“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區區一農民,以國家政權興替勵誌,這在我的閱曆中鮮有所睹。村幹部告訴我,這個老東西是個刺頭。這年恰逢村裏修水泥路,群眾推出來的監事會名單中有他。這人很負責,每天早早地守在施工現場,施工不結束他一定不會回家,水泥配比達不到要求,他就對施工員破口大罵,弄得施工員見到他心裏就發怵。我曾在多個場合表揚過他,說中國的工程監理不缺心眼,缺的是責任心,他稱得上最負責任的工程監理。

我在嶺上村有一位特殊的朋友,他是一位村民小組長。我之所以要說起他,不是因為他會來事,相反,他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一個很正派很有責任心的人。我到這個鄉鎮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有一天突然收到他寫給我的一封信,信的原文我沒有保留,但信的內容我大抵還能記得,其中有一首七言律詩是寫他大哥兩棲的艱難和苦楚,情感真摯,雖然平仄不太準確,但還是給我很深的印象。他在信中說農民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會拖家帶口外出打工,尤其是到了中年的人。土地原本就是與農民身份匹配的,關鍵是要提高土地效益,讓農民看到希望,希望鄉鎮在這個方麵為農民出主意。他在信中還談到了村裏的工作,尤其是村民自治的方法問題,指出了村裏有些幹部工作上的不足。因為不認識不了解,我感覺這人應該有所企圖。

我記住了他,後來去村裏的時候特意見過他,卻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種很有性格的人,似乎還是個很沉靜的人。以後的幾年他不再給我寫信,但采用了一種更為便捷的方式,隻要他對村裏的工作或者人事有了看法就用手機給我發短信,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反映的情況是客觀的,而且我先前對於此人有所企圖的擔心也是多餘的。在我的記憶裏,他從來沒有向我提出過任何個人要求,他隻是在盡著一個村民或者村民代表的責任。2008年村委換屆,他大哥是通過海選提名的兩個主任候選人之一,在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之後,村莊的異動讓村黨支部焦頭爛額,在黨組織調查處理此事的過程中,他不偏不倚反映了一些情況,使選舉過程中的不當行為不至於太離譜,這讓我十分感佩。在我調離這個鄉鎮之後,他給我發了最後一條短信,自然少不了溢美之詞,末了他用我的名寫了一副對聯贈我,我把它記錄下來是想說明我對這位農民兄弟的看法沒有錯。

桂花樹下告別貧窮人麵共桃花一色

平步青雲迎來富裕歌聲與笑語齊飛

我把這人拿出來說事,似乎與自治無關,但是不要忘了他可是自治的一分子,他對於村裏人、村裏事的看法正是自治的過程。其實,村莊有多少事需要用自治的辦法來解決呢?我可以告訴你,要說多很多,比如修橋補路、福利分配、村規民約、村莊建設與發展、公共資源處置等等,不要看分田到戶各家管各家的事,但隻要涉及公共利益的事都必須用自治的辦法來做;可要說少也很少,少到需要群眾出力出錢的事才會想到自治。畢竟自治的辦法不如行政手段來得撇脫,但是需要群眾出力出錢的事情不自治又如何使得?多年以來,自治在磕磕碰碰中行進,村莊在時光流逝中演進,曆史如台曆一頁頁翻過,寬容也好,睜隻眼閉隻眼也罷,那是因為村莊無大事,真有大事誰說了也不算。

2009年遭遇少見的春旱,本來雨水季節過了南方照例應該進入梅雨時節,可是天不下雨,一直豔陽高照,井裏的水一天比一天少,到後來飲用水都成了問題。往年收獲油菜還要和犁田、打耙這些活搶時間,可這年老百姓慢騰騰地收,慢騰騰地等下雨。穀雨過了,大田因為沒水,打耙的活都做不了。立夏的時節就要到了,秧苗過了苗期葉子變得蠟黃,可栽插仍然沒有指望,村裏人心裏急啊。

村民們站在一起七嘴八舌,說的都是抽水泵站的事,假如抽水泵站建起來了,栽插是沒有問題的。村民說的抽水泵站是指實施土地整理項目的時候,按照項目設計有抽水泵站,但是施工時因為村幹部反映抗旱設備難管理,過去村裏建有抽水泵站,還架了抗旱專用電線,但不是年年有旱要抗,設備閑置的時候沒有人看管,電線被人盜去賣了,變壓器的銅線圈也不能幸免,而抽水機等抗旱設備也因為年久失修無法使用。施工單位尊重村裏的意見,經過研究沒有做抽水泵站,而把建抽水泵站的錢用在打抗旱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