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門元吉祖師,則別出心裁,在神山內部設下一道法陣,凡本門弟子臨山觀景,有所領悟,契合神山意境,法陣即會自然發動,懾出一道分神,寄托於天柱神山之上。神山不滅,魂即不滅。”
秦錚方才了然。天柱觀想法乃是內門秘傳,言下之意,自己算是被預定入內門,又望真傳了。
話說仙道九派,俱是先天入內門,金丹方才為真傳。門派核心,隻是元神老怪與諸金丹真傳。其餘長老弟子,不過是做些門派雜物,遇敵搖旗呐喊幾下而已,連炮灰都算不上,遇到元神之輩,一劍就全斬了。
前世碼文,常寫到邪派高人動不動就拘魂查魄,令人神形俱滅。現在想來,前者尚可,後者卻是有些可笑了。大派弟子派俱在神魂玉牌中,藏有一縷分魂,又怎被人神形俱滅?
同時也醒悟到,仙道大派設神魂玉牌,對弟子是關愛照拂,同時亦是一種製約手段!
再說樸清子,與徐真人溝通之後,想通關節,索性把後續《庚金決》、《厚土決》、《玄水心法》,全都一起賜下,任憑秦錚自行發揮,隻教功法,不管具體修煉事宜。
外門無甚大事,轉眼又是一月,時至金秋,山上樹葉開始泛黃掉落。話說仙道雖有陣法,可鎖住時令,但道法修煉,就講究一個純任自然,體察四時陰陽變遷,領悟日月運轉玄機,是故不會搞什麼四季如春,落於下乘。
秦錚正好依照時令,一邊攝取自然界金秋肅殺之氣,習練《劍嘯虛空決》,一邊修煉《庚金決》,恰可兩頭都不耽誤。
外界早已是風雲變幻,仙道九大派,三大旁門,五支魔門,梵門三派,幾家舉足輕重的巨頭,在天庭大軍未做出反應之前,皆是按兵不動。各路散修高手,與一些小宗派,卻是按捺不住,齊聚雲夢澤,與雲夢神係爭鬥了幾回。
十八支脈,皆是金赦正神,神通法力不遜仙道元神,任憑攻打,皆巍然不動,各路散修高手,反倒折了好幾個。
樸清子,徐真人等皆密切關注雲夢澤動向,一幹新入門的小輩卻是一無所知,仍舊自行其是,秦錚更是萬事不管,悶頭一心苦修。
每日端坐山頭,靜觀時光流轉,落葉飄飛。漸生出一股明悟,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秋主變革,肅殺——收割萬物!
此殺卻非是人為,乃是天發殺機。值此萬物由盛轉衰的變革之際,故而天發殺機,以應時令。臂如穀物成熟,即便不以金器收割,亦會自行掉落,漸化為腐土。故而,此殺機乃是天地陰陽至理,不因人為而變異。
此機純是時令所致,無形無相,如何采納?——仙道之士,體察陰陽,順應四時,在金秋之時,時時運功,保養肺髒之氣,順應這股意境,即是攝取金秋肅殺之氣。
肺髒吐故納新,蘊含變革之意,正合金行意境。
秦錚每日端坐峰頭,運起《庚金決》,時時吐納,漸有一道白氣,盤旋華蓋,轉眼月餘,將此白氣壯大,送入丹田,日日補充之下,一團白光孕育成形。孕劍這關算是成了。
因先前便運用神煉法門,已將寒光劍祭練到同氣連枝、相互呼應的火候。再者又用葵水之精,時時洗練提純,已此劍淬煉得頗為精粹,再無多少雜質。故而秦錚習練起養劍術來,也是進境頗快。
每日運轉《庚金決》呼吸吐納之時,將這劍橫在膝上,吐出銳金之氣,裹住劍體。劍體消磨一分,腹中金氣即壯大一分。又有月餘,即將寒光劍消磨殆盡,化為一團純淨金行炁機,與腹中金氣劍胎融為一體,再不分彼此。
因秦錚有“心念外放”的神部修為,又有天柱觀想法鎮壓雜念,可以讓他修煉起來更加專心致誌,是故在凝結劍丸這關,也頗為快捷,不久即將劍胎凝為團狀,與吐納呼應,在丹田中上下沉浮,再有月餘,即可徹底凝結出一顆劍丸。
不過在溫養禦劍這關,就沒有捷徑可走了。需得不斷攝取自然界肅殺氣機,與肺中金氣,溫養幾年,培養老成,方才可堪大用。
轉眼三月,秋去冬來,秦錚劍丸初成,《庚金決》也初入門徑。再者因每日體悟天地陰陽運轉意境,境界也得到升華,隱隱有種突破先天的跡象。對此樸清子也頗為期許,徐師弟果然法眼無差,放養才是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