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創新教育理念

創新性教師必須明確每一個正常的學生都有創新潛能,都能通過適當的教育,取得創新性的成績,成為某一方麵的創新人才,因此,創新教育應該麵向全體學生。人的創新能力及其發展有類型和層次上的差異,因此,不能用一個模式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堅持注重個性,因材施教。在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過程中。教育起著主導作用,全時空的教育是培養個體創新素質的最佳途徑。學生是創新教育的主體,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創造各種條件,幫助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全麵發展自己的創新素質。

三、合理的知識結構

創新性教師必須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首先,知識的綜合是當代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設置科學的綜合課程已成為課程改革的一種世界性趨勢。這就要求教師的知識結構必須多元化,善於從學科交叉、學科對比與學科滲透等方麵對學生進行教育。其次,教育內容的社會化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對學生進行人口、計算機、青春期、心理健康、環境、交通、國防等方麵的教育都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第三,教育技術的現代化要求教師必須具有相應的知識。

創新性教師首先要具有教師職業的專業知識。具體應包括淵博的學科知識、深厚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特別是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教與學的知識等有關的條件性知識和豐富的與具體的課堂情境有關的實踐性知識。

除此之外,還應學習和掌握創新理論和方法,並能將這些理論和方法學科化、具體化。要具有科學方法論的素養。要能熟練運用現代教學技術和手段。要具備一定的科技知識、文學知識和文體活動知識。

四、熟練的教學監控能力

所謂教學監控能力,是指教師為了保證教學的成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製和調節的能力,它是教師的反省思維或思維的批判性在教學活動中的體現。教師自我監控能力的提出是有著深刻的曆史背景的。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認知心理學思潮的巨大影響,許多心理學家紛紛從認知的角度來研究和探討教師的教學過程,認為教師的教學活動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認知活動,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特定的關於教學的觀念和規則,都存在著教學活動和學生發展的“內隱理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關於如何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程式。總而言之,每個教師都有對教學過程本身的獨特認識,正是這種獨特的認識,決定了他們的課堂行為和對其行為進行什麼樣的自我調節。這種獨特的認識就是元認知知識。在掌握了一定的元認知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就能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元認知監控活動,也就是教學監控活動。教師在其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就是教師的自我監控能力。這種能力主要可分為三大方麵:一是教師對自己教學活動的事先計劃和安排;二是對自己實際教學活動進行有意識的監察、評價和反饋;三是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調節、校正和有意識的自我控製。創新性教師經過一定的發展階段,最終要達到能準確地把握本堂課的重點和難點,並能列出多種化解難點的方法,供課堂教學中選用;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有清楚的認識,並能從多方麵去尋找原因,而不再僅從單方麵去找原因;能迅速地控製和補救所出現的問題,采取的方法合理、有效、靈活;反思自己的教學時,對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掌握程度有準確的認識,能發現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找到多種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