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遞進和連貫的區別
1、時間上連貫和遞進時間上的連貫隻是強調事物、事件、行為或性狀在時間上的先後順序。時間上的連貫是客觀世界中存在最多的一類連貫。如:
(8)最初,我還隻覺得閑著手不做事不象樣;其次,我漸漸覺得我這個人真不中用,真可鄙棄;最後,我近來開始自己輕視自己起來了。(成仿吾《春遊》)
例(8)用“最初”、“其次”、“最後”連接認識上的變化,覺得“不象樣——真不中用真可鄙棄——輕視自己”,按時間順序展開事件:認識的深化,感覺的發展。但由於沒有使用表遞進的關聯詞語,因此這是典型的連貫句。
遞進主要是強調後者比前者更進一層。兩者之間的著眼點不同,一個注重的是自然順序,即順承,一個注重的程度上的差異,即進一層。如:
(9)天空呆板,星星不亮,枇杷不但開了花,而且已經結了果,如今隻剩下空枝空葉。(歐陽山《苦鬥》)
例(9)按自然界植物生長的規律來表述:“開花——[生長]——結果-[果實脫落]——餘下空枝葉”這是抽取最典型的環節來描述,盡管整個複句的時間線索非常清晰,整個過程與客觀世界的物質生長過程一致,但因為用典型的“不但,而且”連接,表明了傳信者的主觀看法:播種<發芽<開花<結果<餘下空枝葉”。即“播種<生長<結果”,因為客觀世界也展示了植物生長的另一麵:“播種—[夭折]—生長—[天災人禍]—結果”。因此考慮到客觀世界中的意外與不幸,就會將“播種<生長<結果”作為生命延續是遞進認知,因此這也是連貫轉為遞進的內存機製。
2、空間上連貫和遞進空間上的連貫也是強調事物、事件、行為或性狀在空間方位上排列的先後順序,即固定的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排列,注重的是空間方位自然排序,即順承。
(10)小島上的小山。小山下的小鎮。漁人的碼頭就在小鎮西南的一個小湖灣上。每天晚上,那裏停著百來條漁船。(徐遲《梁子湖中心的梁子島,梁子島中心的梁子湖》)
例(10)按由大到小的處所排序:“小山——小鎮——漁人的碼頭——小湖灣上——漁船”是典型的以空間方位為線索的連貫。
遞進則著重注意事物、事件、行為、性狀所在空間方位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擴展,即強調後者比前者更進一層,著眼於程度差,即一層進一層。如:
(11)……這片莊稼地不但空曠而且兩麵環山,新四軍48團正是利用了地形特點早已在這裏打下埋伏。(汪得林口述《溫塘——戰鬥的歲月(下)》中央電視台一台2005.9.6)
例(11)“空曠”與“兩麵環山”是主要地區與背景介紹之間的關係,在傳信者看來這兩種空間關係間存在著程度差:“莊稼地<兩麵環山[背景]”。因此用“不但,而且”連接凸顯:作用為“本體麵積<周邊環境”。這是通過位於句尾來凸顯焦點,這符合漢語的尾焦點特點。
3、事理上連貫和遞進事理的連貫強調事物、事件、行為本身在人們認識客觀世界中的重要性強弱、影響力大小、涉及麵寬窄等諸多方麵的客觀序列:由小到大;或者由大到小。如:
(12)有些同誌睡覺不注意,攤鋪離篝火太近,火烤化了雪,半夜又凍成了冰,結果雨衣凍在雪地上,當枕頭的幹糧凍結在雨衣上,頭發凍在“枕頭”上,被子凍在頭發上,那才真叫冷。(吳之南《高原書簡》)
例(12)是環環相扣的連貫,即“BV在A上,CV在B上,DV在C上……”是最常見的一種連貫。
遞進則強調事物、事件、行為本身在重要性強弱、影響力大小、涉及麵寬容等諸多方麵的主觀影響: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擴展上,特別是這種擴展造成了級差上的不同,一般是強調後者比前者更進一層,著眼點於程度差。如:
(13)她那種小野貓似的歡蹦亂跳,一見麵他心裏便由驚訝而羨慕而憐愛而癡迷……(老舍《二馬》)
(14)大家覺得現代化“化”得太慢了,於是就“上下求索”,忙了半天,得出的結論是:國家的現代化有賴於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又首先需要觀念的現代化。(薛湧《“法寶”崇拜與“現代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