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自我,就是個性扭曲、自我意識弱化,就是患了心理貧血症、精神缺鈣,隻能做心理誤區的奴隸和囚犯。所以說,這種人不僅在事業上不會成功,而且在生活上也是糊塗的。
說到個性,有必要對個性作一番解釋。所謂個性就是個人的性格特征,性格就是一個人穩定的生活態度和行為特征。
個人的性格是各種各樣、千差萬別的。有人任性、嬌嗔、傲氣、潑辣;有人開朗、熱情、外露、活潑;有人深沉、內在、多思、孤僻;有人自信、大膽、雷厲風行,而耐心細致卻不足;有人慢條斯理、耐心細致,而又缺乏自信,優柔寡斷……如此等等,這隻是極為粗略的區分,實際上個性的差異極為複雜。每一個人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具有特定的體係,其行為表現的方式也有其一定特征。這種穩固、定型化的各種特征所組成的有機統一體就是個性。
個性是非常複雜的心理構成物,是由長期的心理態度所決定的。從實質上講,個性就是一個人的心態表現,但它是長期的經常性的較為定型和習慣了的心理態度的表現。所以說心態決定命運,也就是性格決定命運。
我們搞清了什麼是個性,更加明白了個性與心態是緊密相關、相輔相成的。既然心態決定論也就意味著性格決定論,何必還要再強調個性的重要呢?因為人的個性最突出的就是其個別性,就是人的心理特征的獨特的結合。包括現實生活態度、自由選擇、意誌、氣質、心理過程進行的特點,主導的情感和活動動機的總和以及所形成的能力。因而,我們不能隻把個性看成是教育與環境影響的消極產物,而應當把個性看成積極的活動力。一個人掌握社會經驗並調整自己行為的過程是通過他的內部世界實現的。個性的積極作用表現在以改造周圍現實和自我實現為目的的多種活動中。由此可見,幾乎在人的一切認識和實踐活動中,個性都要積極活動並發揮作用。因而發展積極心態,樹立成功心理也就意味著重視和強化自己的個性。隻有個性鮮明的人才會對現實生活掌握主動權,才能改變社會為自己編製的程序,並為自己編製新的程序。
有些人由於沒有好的個性,鑄成了大錯。
戰國時代,趙國著名的將領趙奢之子趙括,長期以將門虎子自居,認為自己熟讀兵書,對戰爭的戰略、戰術了如指掌。在朝廷議論兵事時,他能夠把兵書上的計謀一一道出,而且往往能把論辯的反方唬住。於是,趙括折服了趙國的許多大臣。趙括也以此為榮,認為自己是個將才。但是,知子莫過母,趙括的母親卻認為兒子有好虛榮的性格,隻能紙上談兵。果然,趙括在與秦國白起率領的秦軍作戰時,他的40萬大軍全部被俘,並且遭受了活埋的厄運。
三國時期,馬稷守街亭也因死套兵書上的東西,被曹軍擊潰,慘遭失敗,諸葛亮隻得按照軍令揮淚斬了馬稷。失街亭而被斬,馬稷的悲慘下場囿於他的性格。他也是以精通兵書自居,由於不會創造性地發展軍事戰略、戰術,盲目地遵照兵書部署兵力,遭致了失敗。
馬稷和趙括皆因不良的性格遭致了失敗,因此,有個性的人不一定成功,而有良好個性的人才能成功,換句話說,成功的人必定有著良好的個性。
許多人都知道愛因斯坦發明過相對論,愛因斯坦之所以成為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成功的秘訣之一便是他有良好的個性。愛思考,是他的最主要的個性。由於專注的思考,愛因斯坦往往忘卻穿著打扮和吃飯。他曾說過:“一個人要善於思考,才能為社會創造新價值,不僅如此,甚至還能建立起那些為公共生活所遵守的道德標準。要是沒有能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有創造能力的人,社會的向上發展就不可想象,人的個性的發展也是不可想象的。”
他還說過:“任何一種偉大高尚的事物,無論是藝術品還是科學成就,都來源於獨立的個性。隻有在文藝複興使個人有可能不受束縛地發展自己的時候,歐洲文化才在打破令人窒息的停滯狀況方麵取得了最重要的突破。”
我們還是用愛因斯坦的一句話作為本小節的結束語吧:
“在人生的豐富多彩的表演中,我覺得真正可貴的,不是政治上的國家,而是有創造性的、有感情的個人,是人格;隻有個人才能創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