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為自己奏響青春自強曲
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世紀,敢於冒險,敢於探索,善於競爭,富於創造是21世紀對人才規格的基本要求。但一個人的成功不在於他有多大的天賦,也不在於身處多好的環境,而在於他是否有堅定的意誌,堅強的決心,在於他是否能腳踏實地,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一步一個腳印地向著崇高的理想邁進。
自強,亦即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崇高的民族道德精神,語出《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即要求人要積極進取,永不停息。也就是說人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向上並奮發進取,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和不懈追求。自古以來,凡是有誌氣有本領的人,必定是自強不息的人。老一輩常教導我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老驥伏櫪,誌在千裏”,我們的祖先更是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曆經磨難、艱苦奮鬥,創造了偉大的東方文明,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他們矢誌不渝、刻苦勤奮、拚搏向上、自立自強的精神品質都是現代青不年必須擁有的。
自強是戰勝困難的法寶
縱觀古今中外,那些有成就的革命家、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無不有著堅定的必勝的信念,有著艱苦奮鬥、頑強拚搏的精神,有著百折不撓、奮發向上的毅力。發明家愛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貧困,隻上了三個月的小學,就被老師認為是個傻瓜,不可理喻而後令其退學。愛迪生雖未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但憑個人奮鬥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強,自立,以堅忍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熱情和精力從千萬次的失敗中站了起來,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獲得巨大成功,平均每15天就有一項新發明,成為美國著名的發明家、企業家,被譽為“發明大王”;張海迪,一個高位截癱、連學校門檻都沒進過的人,靠著頑強的毅力,戰勝了無數的困難和挫折,自學成才,取得了許多正常人都難以取得的成績;史鐵生在20歲時不幸身染癱瘓,痛苦思索,探尋出路,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從一個初中畢業生最終成為著名的作家;體操健將小桑蘭,不幸受傷以致癱瘓,但他勇敢地麵對不幸,微笑著接受人生的痛苦,自強不息,成為著名的主持人。
每一個人無論做任何一件事都是不容易的,都要付出很多的心血和勇氣。常聽人們說成功太難,太難!難在哪裏呢?是不好的環境,還是事情不易辦成?其根本的原因不是這些,而是缺乏一種去戰勝困難的心裏,一種自強的勇氣。
安逸無憂、一帆風順的生活誰都向往,但不幸和困難卻是人生不會避免的,但也正是這種種的困難,使我們在無知中學到許多老師、父母無法教給我們的東西。人隻有在挫折麵前永不低頭,自強不息永在心胸,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所有自強的人都對人生理想有著執著的追求,他們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前途是自己創造出來的”。他們藐視困難,麵對人生激流中的暗礁與險灘,奮勇搏擊,不懈努力,麵對挫折和失敗,堅強地站起來,用自己毅力,勇氣和智慧去克服,在他們的眼中,即使外麵的世界是漆黑一團,看到的依然是群星璀璨和明麗的陽光雨露。而命運之神也隻願把意誌堅強、自強不息的人高高舉起,送入成功的天堂,不管他是健康人,還是殘疾人!
中學生,猶如初升的太陽,朝氣蓬勃,充滿活力,滿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培根曾說過:“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己命運的建築師。”生長在21世紀的中學生如果不去經曆大自然風雨的考驗,就會像溫室裏的花朵一樣容易凋零。中學生從小就要樹立正確的努力方向,一步一步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在麵對前進的荊棘時,不要畏縮,因為通往雲端的路隻會親吻攀登者的足跡;當麵對挫折時,不要灰心,因為試飛的雛鷹也許會摔下一百次,但肯定會在第一百零一次試飛時衝入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