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之後,李師傅沒有回到山東老家,而是留在了廣明,因為李師傅覺得,在廣明可以離自己的妻兒近一點。有的時候,實在思戀自己的妻兒,李師傅會來到廣明縣的最南端,每當風平浪靜的時候,李師傅在岸的這頭,往往可以看到岸的那頭……由於李師傅原有的特殊身份,剛剛解放的時候,還是吃了不少苦頭的。幸好,當年配合過中共地下組織的活動,所以在1950年11月開始的“鎮壓反革命運動”中,李師傅逃過一劫。雖然逃過了懲罰,李師傅身上“軍統”的烙印,卻始終不能揮去。在以後的日子裏,李師傅隻能靠著打零工度日,日子過的相當的辛苦。後來,組織上給李師傅在廣明縣的鄉下,分了一塊田地。這樣,李師傅才過上了安穩的日子。再後來,鄉裏鄉親也為李師傅介紹過合適的女子,但李師傅都一一拒絕了。在他的心裏,是永遠都不能背叛自己的妻子的。所以這些人都是孤身一人。吃大鍋飯期間,李師傅去了合作社,學得了一手好廚藝。用李師傅的話說就是,用腦的事情不要找他是不行的,要是動起手來,那可是一學就會。後來,李師傅的手藝在鄉合作社出了名,便被縣招待所招了去。在縣招待所一待就是十幾年,李師傅從正直壯年到了老年。隨著年齡的增加,李師傅想念妻兒的思戀越來越強,所以啊,這頭發早就花白了。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於李師傅過去職業的特征,縣招待所肯定是待不去了,但領導特別賞賜李師傅的為人,所以便把李師傅安排在縣招待所的下屬部門,也就是現在李師傅所待的地方……在那裏,李師傅也過了幾天悠閑的日子。因為縣招待所的下屬小餐館的事情沒有縣招待所那麼忙。可是,隨著廣明縣紅衛兵的成立,李師傅的日子開始不怎麼好過起來。那些紅衛兵時不時的就會來審查李師傅。這還是輕的,重要的話還會看管起來幾天。之前跟李師傅一起的工作王大姐,實在受不了紅衛兵的天天造訪,這這是其一。最重要的就是擔心李師傅的身份會給自己增加麻煩,所以幹脆辭職不幹了……在那個社會形勢下,子女舉報父母,父母兄長、兄長舉報同族親戚那是常有的事情。李師傅也不怪那位同事。反而覺得她支持不幹了,是一件好事情。這樣,自己心裏就不會有什麼愧疚感。後來,中年大姐來到了小餐館。中年婦女的丈夫是一名邊防軍人。在六七十年代,軍人的聲望在社會上還是很高的,那些作為軍人家屬的,也是一件特別光榮的事情。國家為了照顧軍人家屬,所以便把中年婦女安排在縣招待所下屬的小餐館工作。中年婦女是個熱心人,當第一次紅衛兵造訪小餐館的時候,還替著李師傅說話。差點沒跟紅衛兵那幫小子給打起來。當時,可怕李師傅嚇壞了,心想,這還得了,這不是給把自己往死路上逼嗎?後來,那幫紅衛兵還真不敢來了。原來,正是軍嫂的身份才讓中年婦女有恃無恐的。可是隨著廣明的形式越來越嚴峻,連公檢法的職能都開始癱瘓了,還管你什麼軍嫂的身份。有一次,來的人是蛇毒那幫人。中年婦女還是跟以前一樣,跟他們撒野一下,效果卻不見效了,反而是被他們訓得一愣一愣的。從這次以後,中年婦女也認清了形式,但是卻和李師傅的“感情”越來越好,並沒有因為李師傅的過去而和李師傅“劃江而治”……李師傅也開始把自己的過去講給中年婦女聽,中年婦女聽了之後,更為李師傅抱不平。但是中年婦女已經被嚇破了膽,不敢再跟紅衛兵小將直接杠了。可是還是會盡量每次幫著李師傅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