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盛傳,說他是瘋子,其實他並不瘋,為人做事反而一絲不苟,隻是做的那些事不太容易讓常人理解罷了。
聶卓自幼便表現出驚人天賦,身懷讓世人嫉妒的五行天體,不管是吃飯睡覺還是閑來發呆,皆處在修煉凝氣之中,對待武道修行根本無須過多操心,那些於人前的關竅阻礙到了他這兒,卻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不但如此,聶卓神識不凡,十歲便可自創武技,成了一名高階武鬥師,琴棋書畫,茶經辯道,似乎沒有哪一樣是他不在行的。
當年舜蒼在位時,曾不遠萬裏親自跑到深山來求他一見。而他倒好,寒冬臘月,獨臥床榻,對天發呆三日,將年輕的萬歲爺擱在院外,愣是差點凍成了冰棍,才想起屋外有人拜訪。
然開門之後,卻隻丟了三句話。
“忙。”
“我現在沒空。”
“你若無大事,就請回吧!”
三句無用的屁話差點讓舜蒼當場暈厥在地,可舜蒼回過頭卻隻罵了一句:“瘋子。”
此事傳開,聶瘋子的名號便響徹了五湖四海,敢將皇帝擱置門外受凍三日,這般做法,一般人還真辦不到。
一年後,舜蒼再度拜訪,以圖武道大昌為由,終於將這位聶瘋子給請出了山。
聶卓進了天山學府,別的什麼也沒幹,整日待在蓮花峰頂,抬頭看星星。知情人還好,那些不知情的人還以為皇帝老兒花重金請回來一個望天神仙,要列他為國師呢。
好容易等到舜蒼壽元大盡,世人都快將他淡忘之時,聶卓卻突然跳了出來,重掌天山大旗,發了瘋一般居然廢除了之前所定下的全部典籍綱目,將學府一分為二,一個為外府,一個為內府。
外府專收天才,內府專收鬼才。
進入內府要如他一般,文武雙修,王霸之略,權術陴闔甚至都要有所涉獵。做出如此讓天下人咋舌的行徑後,聶卓瘋子的名號便徹底坐實了。
無論外人如何稱呼他,聶卓全都充耳不聞,做完這兩件足以轟動世人幾百年的古怪之事,他便再也沒有出過山,閉關蓮花峰頂距今已有六十餘載,現在江湖瞬息萬變,局勢動蕩不安,若非有人偶爾提起,世人恐怕都快要忘記那個叱吒一時的聶瘋子了。
隻是最近傳聞,聶瘋子又用動靜了。
也不知他是從哪裏聽到的消息,他告訴守關童子說他看上了一位徒弟,姓楚,自南疆風玄城真武學院而出。
童子得知,沒有多問什麼,隻是苦笑兩聲,自覺的去收拾了行囊,準備行當,隻待聶瘋子出關,便可隨同下山去尋他那位徒兒。
世人盛傳聶瘋子如何厲害,如何古怪,然而真正清楚他本人麵目之人,卻是少得可憐。
這會兒,千雲起伏的蓮花峰頂上,一位相貌稚嫩的玉麵孩童扛著一個比他人還要大的包裹,望著那清瘦頎長的背影,卻是滿臉無奈。
童子青年身後也沒忌諱,上來就抱怨:“一堆無用之物,明明裝入儲物袋即可,怎還要特地扛一個行囊下山?”
高聳入雲的蓮花峰頂,山風刺骨,呼嘯凜冽,吹得青年發髻有些散亂,他聽到童子的抱怨,卻沒有生氣,隻是一笑,手中一把山水折扇,輕輕搖晃。
一時,山風便悠然停了下來,雲潮如海,波瀾壯闊,一層堆疊著一層,隻叫人心曠神怡。
可這峰頂之景,童子不知看了多少遍,談不上厭煩,但也實在生不出好感來了,學府上下皆知蓮花峰頂乃有一大千世界,自成一界,自有天地,無比神妙。
但誰曾想過,當年聶卓上山之時,這裏可還沒有什麼蓮花峰,所謂五峰朝天聚為蓮花一說,不過是後人自詡謠傳而已。
隻要來過蓮花峰頂之人,便可知道,此處乃是一塊鎮山大石,讓聶卓一指從千丈遠的地方給挪了過來,這才形成了五峰朝天的奇觀。
兩人看了一會兒,童子覺得無趣,忽然想起一事,道:“師祖,前不久我聽山下弟子說,南疆有魔頭出世,屠戮了近千武者呢,這件事連朝廷都驚動了,估計在過兩天,皇帝會親自來見你了。”
童子欲言又止,但想了想還是老實道出:“師祖,據我所知,那魔頭好像姓楚來著?該不會是……”
青年不以為然的搖頭:“魔頭便是魔頭,哪裏還有姓氏一說?若有姓氏,有來曆,那就不是魔頭了,若此事屬實,皇帝老兒肯定是要來見我的,畢竟一個上古妖魔在境內亂竄,誰還睡得安穩?”
說完,也不等童子,轉身就朝一條山路走了下去。
山霧彌漫,道袍青年和童子二人行在山道。
那一年,是聶卓平生第三次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