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正確的教育,能使每個孩子成為優秀的人才(1 / 3)

這是在我兒子出生之前,我對馬格德堡的一大堆教育家麵前提出的主張,並且我也一直在捍衛這個觀點。引用愛爾維修的話來說,就是“如果受到正確的教育,每個健全的普通孩子都能成為優秀的人才”。

我很清楚,一架鋼琴如果沒有琴弦,不管演奏者的技巧有多麼高深,也不可能發生任何聲音。我也同樣明白,一件原本發出惱人噪音的樂器,專家可以很輕易地調校好,從而彈奏出和諧優美的旋律。某件樂器可能不具備其他樂器那麼完美的結構,但如果這件樂器得到合理的調試,而其他的樂器卻不調音的話,那麼無論如何,用這件樂器彈奏出的樂曲都要比不調音的樂器動聽得多。

我們用打比方的方式來說的話,如果一個孩子的身體或大腦缺少一個器官,那就不能完成相應的功能,即使是地球上最偉大的教育家也不可能培養出這方麵的能力。但如果所有的器官都沒有問題,隻是有些地方比較弱,不能發揮出完美的狀態,那麼在實際的功能上,不管是在身體上還是在精神上,都要比其他正常器官的能力稍差一些。隻有那些敏銳的教育家才能清楚地找出這些缺陷,並幫助孩子克服這些不足。至少,他可以讓大家看到這些器官原來的狀態。可想而知這些教育家為孩子提供了多麼大的幫助!

通過非常審慎的教育,這樣的教育家可以把一個資質平平的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物。而那些天資卓越的孩子,如果用那種粗心、放縱的教育方式,往往達不到這種效果。因此,一個普通的孩子,通過一個具有高超技巧又細心謹慎的教育家付出關愛、智慧,投入感情,用特定的方法正確地指導,那麼這個孩子可能會在某一個領域達到較高的水準,從而超越那些天賦很高,卻被粗心而又缺乏經驗的教育者漫不經心地培養出來的孩子。另一方麵,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後者能夠像前者那樣接受睿智、細心的教育,那麼他就一定能超過前者。我們也清楚地明白,在我們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上,不能實現的事情太多了。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得不到正確教育的事情時有發生。因此,很明顯,很多天資聰穎的孩子在發展中落後了,變得缺乏理智、無知,甚至比這更加糟糕。而一些資質平平的孩子卻能在適宜的環境裏達到常人所不能及的頂峰。

一個天資卓絕的人,如果能接受優越的教育、身處適宜的環境中,他們會成長成什麼樣的人呢?我敢斷言,哪怕我們並不完全了解像亞曆山大、愷撒、查理曼大帝、國王亨利、弗雷德裏克這樣的人,但他們都有弱點,或者更準確地說,他們也有缺點。他們和我們這些普通人有著一樣的缺點。但我確信,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應該會變得更偉大、更強壯、更健康、更美麗、更文雅、更勇敢、更寬宏大量、更加高貴、更勇猛、更聰明、更詼諧、更真誠、更博學、更理智、更敏感、更溫和、更有節製,更知道如何把每件事情處理得更恰當。總而言之,他要比我們所有人更接近完美的狀態。

假如我們的教育藝術比目前進步100年,那我的觀點可能是錯的。也許不一定是錯的,因為我們是否已經發現了所有能喚醒潛在每個孩子身上的所有能力的方法,使之成為人類共同的財富,家長和教育家是否已經盡職盡責地抓住從孩子出生到完成全部教育的過程中的每個機會來教導孩子,都還是問題。隻有到那時,我們才能斷言,一個普通孩子的父親能為孩子做的事情,不可能比10個優秀孩子的父親能做得要多,因此,也就無法讓孩子取得更大的成就,而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落後於其他聰明的孩子!

但是,現在的情況並非如此。我們現在還遠遠不能斷言,有一些人就是不可能比別人更優秀。富有經驗的專家,不難發現現在運行的這套教育體製存在一些嚴重的錯誤,正是這些錯誤對學生造成了傷害,實際上阻礙了學生的發展,而事實上這個學生本應該發展得更好。

如果我們能確定通行的教育方法和指導方法並不能完全激發並發揮一個人的全部潛能,那我們就能理解,如果一個教育者能將一個資質稍差的孩子培養得比普通人培養出的資質稍好的孩子結果還要好,那麼他就可以把一個普通、健全的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雖然我一直堅持我的觀點,雖然也有極少數人在沒有我的幫助下,也正確領會了我的觀點並表示了讚同,但我的觀點和方法依然遭到了廣泛的批評。我不得不認為雖然他們口口聲聲說已經理解了我的教育觀念,其實是他們誤會了我的本意,所以才會提出這麼多的異議。這些反對意見相互矛盾、相互抵觸,隻要一經審視就能發現它根本站不住腳。

因此,我堅持通過一次又一次地與人交談,我盡可能地對我的教育觀念做出進一步的闡釋。下麵是我這25年來就這個話題多次討論的其中一次:

A先生:不,我的朋友,你說服不了我。照你這麼說,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所有人生來資質都一樣——誰敢這麼說啊?人的資質存在差異,這是不用證明的。

我說:我也這樣認為。但是你的錯誤在於,事實上你是從我的理論中得出你的結論。

A先生:什麼?你的意思是我的結論是錯的?如果我能把所有的孩子都培養成特別優秀的人才,那不就能說明所有的孩子都具有相同的資質嗎?

我說:首先,我並不認為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能取得成功。我知道在他們中間也有生來就是笨蛋的,我也很清楚這些人與那些幾乎具有完美資質的人相比,存在非常大的差異。我也知道他們不可能處在同一個等級上。

A先生:你的意思是,這不是你的想法?那一定是我對你的誤解太深了。

我說:您確實是誤解我了。因為我一直在強調“每一個完全健康的孩子”,他們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A先生:我沒有發現,否則我是不會誤解你的。

我說:我會盡可能地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您一樣,我也假設人的資質確實存在差異。如果我們隻考慮他們在身體上、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差異及其相互影響的話,可以說這些差別事實上是無法準確衡量的。但是,對於我們的討論來說,我們必須認為他們的能力實際是可以測量的,現在,讓我們假設這種差別的值是從1到100,我們上麵提到的白癡可以被看作是1,而天才的值是100.那麼,一般的兒童應該有——

A先生:50,這很明顯。但是這有什麼用呢?

我說:你很快就會明白的。所以我假設多數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時,資質是50,這是最普遍的也是最常見的。包括你的兒子、我的兒子以及無數人的兒子都處在這個層次。

A先生:也不都是這樣。我承認我的兒子是這樣,可你的兒子就不是了。

我說:好吧。隻要你高興,我現在暫時不說他了。但是,讓我們往下談吧!我們可以設想有10個或12個孩子,他們的資質都是50,但是他們所處的社會關係則不盡相同。其中,2個孩子被送到鄉下撫養長大,完全沒有受過任何教育;2個孩子生活在城市,也沒受過什麼教育,小小年紀就送到工廠裏當學徒;2個孩子在簡陋的學校裏上學,另外2個孩子在稍好一點的學校裏上學;有2個孩子在家裏受到精心的照顧和養育;最後還有2個孩子在家裏接受的則是錯誤的教育。你很容易看出,如果說天賦決定一切,而教育無足輕重甚至毫無作用的話,那麼這10個或12個孩子最後應該處於同一個水平上。然而,在他們當中,有人成為了王公大臣,有人成為學者,有人成為商人,有人淪落為乞丐,還有人成為了強盜。你還相信這12個孩子是處於在同一個水平上的嗎?

A先生:當然不會。因為其中有的孩子會學到很多知識,有的學到的知識很少,還有一些什麼都沒學到。因此有的人會成為優秀的人才,有的人將是普通人,而有的人則會變成壞人。

我說:因此,你可以從這個例子看到。他們先天的資質都絕對一樣,那麼20年後還會一樣嗎?

他說:你是什麼意思?

我說:我的意思是,舉個例子來說吧,這12個孩子在他們20歲的時候都有同樣大的力氣嗎?

他說:怎麼可能?我們講的隻是普遍現象,或者所謂的自然現象。很顯然,通常情況下,強盜、體力勞動者和農民的兒子,要比藝術家、學者和官員的兒子強壯得多。

我說:非常正確!但這是為什麼呢?

他說:很明顯啊,因為頭3個孩子自然而然地就在鍛煉他們的體格,在那種特定的環境中甚至不用刻意鍛煉。而後3個人,毫無疑問,缺乏鍛煉,甚至一點鍛煉也沒有,所以體力會越來越弱。

我說:所以你承認,力量,或者說體力,在使用的過程中能不斷地增長。

他說:當然!就像磁鐵的原理一樣,磁鐵的磁性越強(當然不超過這個磁鐵所能承受的極限),它就能吸引更多的東西。

我說:那好,我贏了。你已經承認了人天生的能力,也就是他的天資,隻有在投入活動或者受教育過程中才能得到發展。

他說:誰也無法否認這一點啊!但是,這也不能說明我錯了啊!

我說:這並不是和你有什麼不一致。但它非常有助於證明我的觀點。對於資質相同的孩子,如果要想把一個孩子培養得比其他人更為出色,就必須從他還在搖籃裏就施以最細心、最恰當的教育。

他說:你說的不對。這個結論隻停留在可能性上,我們不能從中得出任何事實上的結論。

我說:請原諒,是你弄錯了。因為我還沒有談到現實的問題。你已經承認了這種可能性,這恰恰是我想要說的。

他說:我的朋友,看來你是打算把我繞糊塗,然後再大喊一聲:“嘿!小心!”這是沒用的!如果你的觀點包含內在的真理,你就應該開誠布公地論證給我看。

我說:我一直都是這麼做的,也打算繼續這麼做下去。我會證明給你看。一開始你就否認了隻要一個健康的孩子受到正確的教育就可以成為一個優秀人才的觀點。

他說:是的,我現在也不認同這個觀點。

我說:所以,我們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來,在身體上、精神上和心理上都存在諸多的差異。低能的孩子和天資超常的孩子都屬於少數,而資質普通的孩子則構成了其中的絕大部分。我們已經假設了人的資質是從1到100不等,白癡隻有1,天才則是100,而絕大部分普通人一般在50左右。而且,你也承認了,在剛才舉例的10個孩子裏麵,隨著他們的成長,很快就能顯現出他們能力的巨大差異,這取決於他們的某種能力受到了特別的關注和培養。其中一些能力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使用或得到發展,就會停滯不前甚至喪失。對吧?

他說:是的。沒錯!但是接下來你要說明什麼問題呢?

我說:我推出一個結論,那就是說,為了把他們培養成為特別優秀的人才,必須做的就是均衡、謹慎地對他們天生的能力,也就是對他們的天資進行開發。

他說:沒錯!我承認經過這樣教育的孩子,遲早會比與他擁有同等天資的孩子取得更大的成績。但是這怎麼就證明我是錯的呢?也許,這10個孩子中間有一半人會接受良好的教育,你當然不會否認這種情況也是有可能的吧?

我說:我可能會否認。因為一個人受到良好教育的情況也是比較少見的。就“良好”這個詞的通常意義來講,我讚同你的假設。但是我覺得我做不到,因為按照我對“良好”的理解,一個孩子的父親必須首先已經受過良好的教育,不管這是命運的恩賜還是父親自己的雙親給予的;孩子的父親需要具備必要的健康、時間、學識和經驗,能夠為孩子提供優越的教育條件;而且,他還對教育孩子有著天生興趣和鋼鐵般的意誌;他要正確地選擇自己的工作、住所、配偶,他的主修和第二專業,還有他的朋友、知己,甚至於仆人。他必須能夠也願意生活得或像個隱士,或到各地旅行,或生活在大城市,或生活在鄉下,或去省城,或去大學,或去首都。這才是我心中理想的教育方式,一種完全不同於一般的教育方式。通過這種方式,這個孩子的所有潛能才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