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都是自然發生的結果。我的朋友格勞匹茲比任何人都了解我,如果他說得沒錯的話,這就是必然發生的事情。盡管卡爾天資平平,而且我也非常厭惡早熟,但通過受到的教育他已經打好了這樣的基礎。因此,結果就好比一個放在斜麵頂端的球,必然會掉下來一樣。
我當時並沒有意識到這一事實,因為那時我對人類的本性、能力和自我完善還不是十分的了解。我僅僅是根據我所知道、所看到的一切來做出判斷。因此我的判斷不可避免地是錯誤的,這使我不得不對人性進行深入的研究。
哦,人的天賦是如此之高,比我們想象的要高得多。但在所謂的常規教育之下卻顯現不出來。普通的教育方法像一輛寬大、沉重的馬車,陷入自己的深轍之中無法自拔,更不能快速前進。考慮到很多普通的,或者說得更直接點——很多沒有準備好的頭腦,也不會想到要做出什麼改變。
這些人就像是軟弱無能的旁觀者,隻會站在馬車邊上,對馬車充滿信心,馬車走得越慢就越覺得安全。一旦馬車開始加速,這些可憐的家夥就嚇得不知所措了。如果馬車跑得飛快,這些虛弱的家夥就將徹底被拋在後麵。
如果是一輛輕便、舒適、安全的四輪馬車,就完全不一樣了。不需要用很多馬匹,它就能以閃電般的速度超過那些像在爬行的兩輪運貨馬車。不管是運貨馬車,還是輕便四輪馬車的趕車人,如果他們相互輕視或者相互指責,那可真是太愚蠢了。兩種車都有各自的用途,適用於不同的環境,要使兩種車都改變自己原來的速度也沒有意義。在遇到較為平緩的下坡路時,馬車夫行進的速度較快,他的同伴也能跟上。在沙地、沼澤或碎石上行走,輕便馬車的速度也會慢得多。它就應該是這樣的,隻有傻子才想著去改變它。
卡爾還在我和妻子懷抱中時,就已經學會了很多東西,這是人們很難想到要去教給孩子的。他學會了不同房間裏的所有東西,還能知道這是什麼、叫什麼。房間、樓梯、庭院、花園、馬廄、水井、穀倉——所有的一切,從最大的到最小的,我們都經常指給他看,清楚明白地告訴他叫什麼,還鼓勵他盡可能清楚地說出事物的名稱。每當他說正確了,都會得到我們的愛撫和讚揚。然而,每次他說錯了,我們就會以一種果斷和冷酷的聲調說:“孩子媽(或孩子爸),卡爾還沒有學會那個詞的發音!”
因此,他不厭其煩地學習認識並說出所有物品的名稱。不久以後他就能講出所有的單詞了,如我們期待的一樣。他說話速度很慢,我們也從不強迫他,因此絕不存在口吃的危險。他可以自由地思考和說話,但我們要求他必須在充分思考之後才能說出他想說的話。
對於很多家長和保姆的無知,我們絕不能容忍。他們一開始教孩子所謂的“兒語”,實際上應該稱為“亂語”。我們不能把“牛”說成“哞哞”,把“羊”說成“咩咩”,把“貓”說成“喵喵”,把“狗”說成“汪汪”,也不能說成“哞哞牛、咩咩羊、喵喵貓、汪汪狗”,我們隻能說那是“牛、羊、貓、狗”。在說同一種類的年幼或非常小的動物時,我們才用昵稱。如果用“小狗仔”(doggy)這個詞,就是要告訴他這是一隻剛剛出生或者體型很小的狗。首先我們要與“一隻年幼的狗(a very young dog)”區分開來,並且強調用詞要準確。如果它隻是很小,但不是很可愛,或者不是剛剛出生,我們更偏向於使用“小隻的狗”(small dog)而不說“小狗仔”,並且讓他知道昵稱不僅包括了可愛、吸引的成分,還能表達“寵愛”的意思。
“當你淘氣的時候,或者說了不該說的話、做了不該做的事之後,”我們對他說,“你很少聽到我們叫你卡爾吧。不,你肯定聽到我們叫你卡爾!是吧?”
我們小心翼翼地注意著這種區別。還有很多類似情況,在和他一起的時候我們總是講純正的德語,也就是簡單易懂的書麵語,並且使用最準確的表達。我們總是大聲、清晰地以一種最恰當的緩慢語調說話。我們絕不允許自己使用不恰當的語調。我們盡可能地說清每一個詞的含義,小心翼翼地避免使用模糊的、晦澀的句子來表達。
卡爾從未聽過,也因此從未說過一句令人困惑的幼稚的兒語,因此也不存在忘記這些兒語重新學習正確發音的必要。
唯一需要容忍的就是,有一段時間可以用第三人稱,而不使用抽象的你、我、他、她等,因為對未受過教育的人,尤其是兒童來說,這是天性,難以改變。但是,這種情況也僅僅在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我們希望他完全清楚地理解時,才有可能發生。不久以後,我們就時不時地用“我,你,他,她”來代替“爸爸、媽媽、卡爾”,並對他一一解釋,還幫助他、鼓勵他嚐試更準確的表達方式。後來,我們就半開玩笑地不帶任何諷刺意味地說:“如果你更聰明的話,我們早就用‘你’或‘他’來稱呼你了。”
這種友好的玩笑,可以促使孩子努力學習他還不知道的一切。
通過這樣的學習,卡爾很早就學會了正確認識並說出他周圍的事物。隻要是他會讀的單詞,他總是用純正的德語拚讀出來,就像是他曾經在一本專門為孩子所準備的寫作優美的書上讀到的一樣。事實上,他也從沒有在我們這裏聽到過任何不標準的德語,所以他自然講得不差。他的發音準確無誤、清楚明了,這個小小演說家經常獲得我們的微笑和陌生人的稱讚。
很明顯,兒子在剛開始學習說話時就掌握了母語的正確發音,能夠把注意力和心智能力不斷地付諸行動之中,在很小的時候他就表現得很聰明了。我們總是教他如何探求、辨別、比較、衡量、抵製、選擇,總而言之,他必須處於不斷的活動中,這種活動就是思考。如果他在這方麵取得了進步,他就會受到我們的表揚;如果犯了錯誤,我們就會以半開玩笑的方式責備他,或者給他一個有用的提示。因此他一次次地開動腦筋,為自己的努力和成功感到快樂,也因父母的承認感到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