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再被告知,卡爾應該有一個玩伴,否則他就享受不到童年的種種樂趣,會變得厭倦、缺乏幽默,甚至頑固偏執。於是我終於妥協了,在妻子的幫助下,我們一個又一個地為卡爾物色玩伴,後來挑選了兩個比他稍大一點的女孩。這兩個女孩是整個社區裏公認的行為舉止最得體的女孩子。卡爾和她們一起唱歌、跳舞、遊戲,自然也非常開心。
但在這之前,卡爾從來不耍性子,也不會撒謊,但現在他兩樣都學會了。由於這兩個小女孩從我們這裏得到點小好處,所以對卡爾聽之任之,從不發出反對的聲音。漸漸地,卡爾發現他即使汙言穢語這兩個小女孩也無動於衷,便開始變得專橫不講理,有點盛氣淩人的樣子。
我們對兩個女孩說,如果她們不再遷就卡爾,並把他的霸道行為和其他不好的行為告訴我們,我們會很高興的。但是受她們的年齡、社會地位、所受到的教育的局限,她們對此充耳不聞,我們隻好讓卡爾離開她們。
認為孩子如果沒有玩伴就會不開心的想法,真是愚蠢至極。
對孩子來說,想和同齡人在一起是非常自然的,這樣他們就不必太過拘束,不必因為自己的想法、愛好、言談舉止而處處小心,也不必時時刻刻處於大人的監督之下。然而,大人隻要以一個孩子的身份與他們相處,和他們說說笑話,讓孩子們時時感到自己占了上風、比大人還聰明,允許他們更有尊嚴,等等,他們就會感覺到其實和大人一起玩耍也挺快樂的,還會學著盡可能不調皮搗蛋,也不會輕易沾染壞習氣。
再也沒有比讓沒教養的同齡人成為孩子的玩伴更糟糕的事情了,特別是在沒有任何監管的情況下。我不斷發現上述在卡爾身上出現的問題,在別的家庭也可能遇到,甚至是更嚴重。家教好的孩子不太容易把自己的優點傳給家教不好的孩子,好孩子反倒容易被傳染上不良習氣。因為獲得美德所需要的努力和自我控製是與人的天性傾向相反的,至少在一開始的時候是這樣。而壞習氣更容易養成,因為我們的感官自然地傾向於這些壞毛病,小夥伴中不好的榜樣更是起到慫恿、示範的作用。
讓孩子們都待在一個公共機構或者公立學校,是最危險的事情。不到萬不得已,每一個謹慎的父親都不會把孩子送到低級的學校去,這裏比起高級的學校,家教不好的孩子簡直可以說比比皆是。
隻要我們的學校並沒有進行道德教育,隻要學生們不是從頭到尾(尤其是放假的時候,以及上學前、放學後)都處於老師的監管之下,如果一大堆教師傳授了大量的信息也達不到孩子父親的要求,一個有經驗的父親就不該讓孩子待在學校裏。
一個教師應該就帶幾個孩子,比如說兩三個孩子。在教師的掌控下,教導、督促才會有效果。假如因為經費的原因,要教15~20個孩子,就應該有充足的師資,保證一個教師管兩三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