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我們如何對卡爾進行道德教育(1 / 2)

為了幫助卡爾養成良好的品德,我們恪守著幾條基本原則,並懷著極大的責任心努力將這些原則付諸實踐:自始至終做到公正又講道理,嚴格又態度和藹。如果我們兩人中的一個忽略了什麼或是輕易地原諒了他,那麼另一個人就會認為,這和對他太過嚴厲一樣是個大錯誤,在本質上,太過嚴厲和太過放縱都是有害的。

我們允許卡爾提出任何要求,隻要他的要求是正確合理的,即便有時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我們會覺得不太妥當,但我們會告訴他我們的意見,並且一般都會滿足他。如果他還要提出其他不合理的要求,我們就會斷然拒絕。如果他能理解其中的原因,我們就不再做進一步的解釋;假如他並不明白為什麼他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我們就會把原因解釋給他聽;如果是他忘記了他本該知道的原因,我們就會以提問的方式提醒他想起來。

即使在他出生後的第一年裏,我們也會大聲、清楚、認真地對他說:“不!”然後,在他麵前搖動兩把鑰匙發出聲響,或者向他展示一些新鮮的玩意兒,並對他說“看,卡爾!”一般情況下,他會抬起頭,眼睛盯著在他麵前晃來晃去的東西看,聽著我們說話,很快就忘了本來想要的東西。

對於小卡爾這樣一個無助的小家夥來說,吃喝、清潔和作息的需要是必須得到滿足的,否則他不可能聽聽鑰匙發出的聲音就滿足了,一旦好奇心得到滿足,身體的需要就會立刻顯現出來。但我敢說,我們的孩子在這方麵從來沒有受過虧待。

不久之後,我們就不需要在轉移他的注意力方麵花很大功夫了。他已經能明白,我們說“是”就意味著“可以”,說“不”就意味著“不行”,不管他最後是哭還是笑,我們都會堅持這麼做。於是他在不知不覺間已經習慣了絕對服從、不問理由,我敢斷言,在這方麵我們已經不需要再做什麼了。

絕對服從其實比我們通常想象的要重要,一個孩子很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傷害到自己的事情。這種時刻,對聽話服從的孩子,你隻需要說一句:“我的孩子,別那麼做!”或者最簡單的,隻是喊一下他的名字,他就知道馬上停手,安靜地等著,並集中注意力。這時,你就可以告訴他為什麼不能那麼做,這樣就可以保證以後不會再出現類似的情況。對於不服從的孩子,你可能就不得不提高嗓門衝他大喊,因為他沒有養成服從的習慣,還會繼續做他想做的事情,等危險真正發生的時候,一切都太晚了。

有一件事情可以作為例子,證明卡爾擁有充分的行動自由,又能受到絕對的保護。在卡爾兩三歲的時候,卡爾的母親對他的照料比我多,這是很自然的。我更多的時間都花費在學習、因公外出或者離家遠行上。當我和他待在一起的時候,我急切地,不,是嚴格遵守著注意秩序、清潔和服從的教育原則。而他母親作為一個女性,要麼是出於母性,要麼是疏忽大意,是無法做到這一切的。

小家夥還很難理解我的心意,也不能完全理解做父親的公正和親切,他愛母親甚於愛我。我已經注意到這個現象很久了,但是我也很滿足,這對我來說很正常。隻要我們一起坐在沙發上,卡爾更喜歡和他媽媽親密嬉戲。而我的妻子總是用手指著我讓卡爾到我身邊,孩子也會向我表示一下親密,但很快又跑回到母親身邊。她會再次把卡爾推到我身邊,低聲告訴卡爾要跟我親熱一點兒,我會馬上認真地對她說:

“看在上帝的分上,讓他願意跟誰親熱就跟誰親熱吧,這才是正確的做法!他現在就是愛你比愛我多,這是正常的,除非我強迫他。這是他的天性自然流露,除非他是個偽君子。隻要我為他做的比你多,這一天總會來臨。那時即使他不是愛我更多,也必定對我更加敬重。”我妻子明白了我的意思,不再幹涉卡爾的意願,卡爾以我為榮的那一天終於到來了。

一直以來,我盡可能地讓卡爾不受幹擾、自由地進行判斷。普通教育中所灌輸的成千上萬的偏見,將伴隨人的一生,使人們在麵臨生活中的事件時,原本清晰的感知受到偏見的幹擾,從而帶來無法估量的影響。

我非常明白,有些事情大人完全不能跟孩子說;有些事情說的時候要特別謹慎、有所保留;還有些事情在孩子形成並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之前不應該向孩子提起。但隻要孩子的觀點是正確的,大人就不應該不予理睬。即使他們的想法還比較稚嫩,我還是會盡可能謹慎地提出意見,使之更加成熟。

作為一個孩子,卡爾如果說了一個雖然正確,但非常唐突的意見,我會半開玩笑地跟在場的人說:“瞧,真是個鄉下孩子!你們千萬別跟他一般見識。”

卡爾很快就會意識到,他發表的意見雖然正確,但不太合適。當我們單獨相處的時候,他肯定會問我為什麼。這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從正反兩方麵說明這個事情,讓他想想有沒有更好的表達方式,這樣既不會限製他的思考,又不會使他的內心受到傷害。隻要有可能,我都會聯係到更為高尚的美德和純粹的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