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世界博覽會結束了,亞當斯望著關上的大門,不知道自己到底從中發現了什麼,也不知道應該如何研究。對於這些問題,他非常希望可以出現一位十分有思想的人,跟他交流一下所看到的一切。
也就在這個時候,蘭利出現了,他給亞當斯詳細講述了關於博覽會的內容,把每一個細節都與亞當斯進行了分享,並告訴亞當斯應該如何進行研究。
在蘭利的講解之下,亞當斯似乎非常認真地了解了每一個細節,知道了很多之前並不知道的事情,這讓亞當斯十分滿足。
如果沒有蘭利的出現,亞當斯可能要在外麵的世界繼續漂泊,繼續在迷茫中度日,不知道應該朝什麼方向發展。
這也讓亞當斯想起了當時的培根,為了讓所有的人了解他的發明,他費盡心思和所有人解釋關於力的問題。但是,卻很少有人明白其中的意義。
即便是亞當斯也對此沒有任何認知,亞當斯的研究範疇僅限於有關力的經濟問題。在隨後的幾年,亞當斯就在這個領域開始了自己新的研究和探索。
亞當斯的思想也開闊起來,但是,亞當斯並不知道應該如何麵對這些問題。對於自己在博覽會看到的這些內容,亞當斯不知道應該如何將這些事物保存在自己的大腦中。
曾經有一段時候,亞當斯還花了很大的功夫研究過馬克思的思想,但是,他卻無法理解這種學說,更無法從中得到進步。
對於蘭利來說,他追求的是更加現實的突破和發展。對任何事情,他都抱有一種非常大度和寬容的心態,不會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到任何個體的身上。
但是,如果在博覽會上沒有任何新發明的突破,也就無法從根本上提起蘭利的興趣。他會放棄整個博覽會,直接投身到自己新的研發之中。
蘭利的興趣主要在於新式發動機上,他將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其中,並給亞當斯講了許多關於動力機車的事情,其中涉及許多汽車的知識。
這些知識對於亞當斯來說,都是非常新穎的,有些他甚至沒有聽過。其實在1893年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汽車,但是汽車的動力卻一直不是特別順暢,甚至十分危險。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蘭利一直希望可以發明新的動力源,讓汽車可以在100千米以上的時速都非常安全。現在的汽車和稍早一點的電車以及和亞當斯差不多同齡的蒸汽機車,都具有同樣的殺傷力,每一個都是十分危險的機器。
蘭利還帶著自己的學生進入了發電機展廳,這裏的一切展品都在講述著發電機的來曆。蘭利將自己的觀點講給學生聽,並告訴學生,發電機所具有的巨大的動力是通過煤炭的能量轉化成電能實現的。
同時,太陽的能量也可以轉化成人類可利用的能源,因為太陽本身具有十分龐大的熱量,是可以讓人類進行使用的。
這是蘭利的觀點,亞當斯也漸漸了解了很多物理學的知識。亞當斯知道這個神秘的機器承載著人類未來的巨大改變和創新,對人類社會發展將起著十分重要的推進作用。
對於一位曆史學的專家來說,麵對這麼寬闊的展廳,亞當斯更多關注的是人類將要發展的狀態以及這些機器對社會的影響。
亞當斯認為,在蒸汽或者電能之間,應該存在一種能力,可以讓二者實現相互轉化。對一位曆史學家來說,能有這樣的見解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了。
要想知道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亞當斯隻能詢問蘭利。可是,蘭利心中也有這樣的疑惑,也認為這些能源之間是十分混亂的,沒有任何秩序性可言。
在這些知識的影響下,亞當斯也越來越了解這些內容。亞當斯感覺到,自己在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得到了自己久違的成就感和喜悅感。這種感覺也隻有亞當斯自己可以非常清晰地感受到,既幸福,又快樂。
亞當斯也希望,自己可以在這個全新的領域中,得到一定的發展,可以明確知道這些力的發展和經濟之間的關係。
但是,由於知識水平的局限,使得亞當斯無法完成這項任務。因為,經濟學畢竟是另外一門學科,物理學也是如此,兩者要建立聯係,需要有非常強大的專業功底。但是,亞當斯的能力還不足以將兩者結合起來。
這就像是,人類這幾年一直在飛速地發展和進步,甚至宣稱自己即將進入一種新的宇宙狀態。可是,在兩種宇宙之間,根本沒有一個可以通用的計算方法,這樣隻會使二者無法相互聯係。
但是,蘭利似乎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準備迎接自己即將麵臨的挑戰,這完全是從哲學的角度去研究物理學的相關概念,對任何人來說,都是非常新穎的。
這就如同曆史學家一樣,在對某一件曆史事件進行陳述的時候,一定會講到很多因果關係的存在。否則,事件便很難演變下去。
同時,有些則是曆史學家根據自己所知道的結果而進行的假定,但這一切並不影響什麼。也有一些人會對這些假定提出質疑,但是,沒有人要求這些人必須精通所有的曆史經過。
就如亞當斯,亞當斯曾經出版過很多曆史方麵的著作,他做這些,並不是為了任何人,而僅僅是想滿足自己寫書的願望而已。
亞當斯在撰寫這些曆史事件的時候,就需要在自己已經了解的內容的基礎之上,仔細研究各段曆史之間的聯係,並用自己的聯想將這些內容聯係起來。這個過程對於亞當斯來說是痛苦的,他即使這樣做,也無法讓自己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