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名望和奉承,在他看來都是虛名,他並不想要這些內容。他隻想用自己的雙手用心完成每一件作品,很好地詮釋出這件作品所要表達的意義。這就是聖高丹,可以很明確地感受到這件作品所表現出來的精神世界的力量。
這個夏季,亞當斯的身體狀況並不很好。但是,他還是希望可以和聖高丹小聚一下,跟他一起吃飯或者散步。對於聖高丹,他也會反過來回請亞當斯,讓亞當斯可以觀看自己的創作過程。
有時候,聖高丹會帶亞當斯去一些自己喜歡的地方。他帶亞當斯來到法國教堂,到這裏來研究自己的雕塑藝術。在這個時候,亞當斯也才明白過來,聖高丹並不是為了他,而是為了自己的研究才來到這裏。
想到這些,亞當斯笑了,並開始在這些雕塑麵前朗誦吉本的名句。但是,亞當斯的存在基本上對聖高丹沒有任何影響,他依然在全神貫注地觀看這些雕塑藝術。
再反過來看亞當斯,他的舉動甚至給人一種幽默感。隻見他一個人獨自站在那裏,念著沒人關心的語句。這種狀況下,似乎又多了一分淒涼。
但是,從亞當斯的朗誦中,可以聽出吉本的一些缺失,就是忽視了貞女的問題。但是,在吉本的那個世界,似乎貞女問題還沒有存在。
反觀聖高丹,和亞當斯一樣,都是隻具備了一半的能力。聖高丹從出生開始,就忍受著饑餓以及各種貧困帶來的痛苦。亞當斯則從來到這個世界開始,就被各種不同的思想不斷摧毀著自己的意誌。
在聖高丹的藝術中,有一種說不出的力融入其中,尤其是在為謝爾曼將軍所做的雕塑中,更是可以明顯地發現這一點。
聖高丹的雕塑中所體現的美國元素以及力量的結合,都讓亞當斯由衷敬佩。對於米開朗琪羅的藝術,亞當斯用了很長的時間,才逐漸讓自己的內心接納。
但是,貞女和維納斯卻一直在亞當斯心中出現,他開始意識到,這其中富有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
這種力量,與現實生活中可以促進火車以及汽車前進的能量是不一樣的,這是一種來自人類心靈深處的能量,並讓所有人感受到一種觸動。這種力量是可以通過藝術表達出來的美,而那種動力的力量卻無法很好地進行表達和詮釋。
在動力學中,動力對於機械師來說,都是可以運用公式或者程序計算出來的。隻要是動力中的力,都可以通過交換或者比較的方法,將這個力的大小進行計算。對於機械師來說,隻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就能知道兩點之間直線最短。
任何工程師都不會再浪費時間和精力去印證這些內容的正確性和真實性,也不會一直徘徊在這個問題上。就像是指南針或者三角,這對於工程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貞女其實也是如此,她的內在有一種非常強大的自然之力,是任何普通人所感受不到的。隻要認真研究,就會感受到那股力量的存在。這就是作為曆史學家的亞當斯所關注的東西。他希望可以從貞女身上,尋找到她的價值所在。
所以,亞當斯更願意接觸貞女,而且他認為,自己可以理解貞女內心的力量。但實際上,這隻是亞當斯一廂情願的想法,他並不是什麼事情都知道。
亞當斯花了很長時間研究相關內容。可是,亞當斯得到的回報卻是沒有任何結果。這時的亞當斯感覺,自己就像回到了在德國學習的狀態中,一切都是那麼的懵懂和無知,自己沒有方向感,也不知道該向何方前進和研究。
對這些知識的研究,就好像讓亞當斯進入了叢林的深處,他越來越迷茫,沒有任何新的認識。亞當斯也沒有找到這些力的來源,更不知道如何準確計算出這些力的大小。直到1900年,亞當斯很清楚地明白,整個社會的力是在不斷地增加和擴充的。
但是,他無法尋找這個力背後的東西。教育也在這種無知中逐漸消失,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前進和發展。眼前的路充滿了荊棘和迷霧,不知道前方在何處。所有的人都需要不斷摸索才能找到前進的方向,亞當斯也不例外。他努力前行,希望可以找到希望的燈塔。
一切都是迷茫的。在經過了長期的努力後,亞當斯獲得了非常豐富的資料。對於這些資料,隻有經過非常專業的整合,才能得出最後的結論。
但是,亞當斯非常努力,他認真地將各種資料進行歸納整合,從中獲取自己所需的內容。這個過程非常繁雜,亞當斯也花了很多時間。直到這個冬天快要結束的時候,亞當斯才做完自己所有的工作。這個時候,展覽會已經結束很長時間了,亞當斯也沒有任何理由繼續留在這裏了。於是,在1901年1月,亞當斯踏上了自己的返程之旅。
“亨利·亞當斯的教育啟示”
由於社會環境的影響,孩子小小的腦海中已經充滿了成見。父母要讓孩子保持開放的心態,願意接受新事物以及自己原本排斥的事物。
在開放心態時,不能隻是有選擇地開放,對於自己喜歡的就吸收,不喜歡的就視而不見。而是要讓孩子堅持原則,選擇好的事物進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