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亞當斯來到了法國,並在這裏做了短暫的停留。亞當斯喜歡法國,法國給他一種井然有序的感覺,沒有一絲的慌亂。
在這裏,亞當斯也希望自己可以獲得新的知識,他開始尋找自己學習的目標。很快,他將目光鎖定在蓬加萊先生的《科學與假說》上,蓬加萊先生是法國非常著名的科學家,在法國非常有影響力。
看到這本書,在了解了這本書的內容之後,亞當斯將其買下,並認為自己可以讀懂這本書的內容。
隨後,亞當斯很認真地開始閱讀,並希望自己可以從中獲取一些有益的知識。但是,結果卻十分令人失望,亞當斯並不懂這些內容,而且無法看懂任何一句話。
這讓亞當斯十分難過,他從來都不知道,自己已經無知到了這種地步。事實上,通過閱讀這本書,亞當斯也發現,蓬加萊先生同樣對曆史知識存在不解之處。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非常擅長和頭疼的事情,對於一位數學家來說,他非常喜歡去研究數字的排列以及位移的問題。但是,你要是讓一位曆史學家去看這些內容,將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
對於一些曆史知識,或許也會讓蓬加萊先生十分苦惱和難受,他甚至可能不願意去想這些事情。
亞當斯一直在問自己,自己到底了解什麼。但是,苦思冥想之後,亞當斯發現,並沒有什麼知識是自己非常了解的。亞當斯隻能在大腦中對自己了解的知識進行思考,卻沒有任何辦法進行實踐操作。
亞當斯是謙虛的,他願意相信所有人所說出的話語。亞當斯並不認為自己有多麼博學,相反,他認為自己非常無知和愚昧。
在很多問題上,亞當斯都認為自己是無知的,比如種族以及性的問題,或是其他關於力的問題。對於這些知識,亞當斯隻是通過書籍了解了一些皮毛,並沒有進行過深入的研究,更不可能在這些方麵有什麼成就。
在亞當斯看來,他並不需要去了解任何東西,他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變得無知。這就是曆史的要求所在,曆史僅僅就是記錄事件的發生。就好像是鐳,曆史隻要將鐳所出現的時間記下來就可以了,不需要再做其他任何事情。
社會對曆史學家的要求並不高,最高的要求就是要求他們講誠信,對曆史進行真實的記錄,這也是對曆史學家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
一切都在不斷地進行和發展,不會因為任何人而停止。進入20世紀,一切都在發展和進步,孩子也將會在新世紀中接受自己的教育。亞當斯一直在思考,應該讓新世紀的孩子接受怎樣的教育,雖然目前他也不知道答案,但他一直沒有放棄思考。
亞當斯走到一片廣闊的大地上,這裏存在著一種秩序感,在亞當斯看來,這僅僅是一種非常偶然的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之後,社會會進入一種非常混亂、沒有任何秩序的狀態。
亞當斯作為一名曆史學家,已經做完了自己應該做的一切。亞當斯的教育也已經結束,亞當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開展這樣的教育,對於亞當斯來說幾乎沒有任何意義。
亞當斯比較喜歡19世紀的教育,他認為那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對於現在的社會,亞當斯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社會責任,也不清楚終點和起點。
作為一個研究曆史的人,亞當斯認為,自己應該有能力去擔起這樣的責任。對於任何人,亞當斯都表現出了尊敬。在亞當斯的人生中,勢必要對某些強有力的勢力低頭。這是一種必然的狀態,無論是在未來,還是在現在的情況下。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亞當斯才發現自己的思想已經處於一種非常混沌的狀態。亞當斯不禁問自己,思想的獲得真的可以讓自己感到滿足嗎?這是非常愚鈍的。
直到新世紀到來,也就是1900年的時候,一種新的能量向人類襲來。在亞當斯看來,隻有新的力量才是可以操縱的能量。如果真是這種情況,事情就不可能有任何發展的狀況,人類也不可能獲得任何新的物體。
“亨利·亞當斯的教育啟示”
科學知識反映了整個人類在認識、改造自然及完善自我時的認識,學習科學知識,能促進個人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讓孩子掌握科學知識,對孩子的人生非常重要。除了要接受學校的科學知識教育外,父母也要從日常事物著手,幫助孩子發現科學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