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教給學生後,用電子琴伴奏,師生以對唱的形式演唱,每組選一個小組長帶領學生表演)。
師:它們的演出博得全場熱烈掌聲。(出示課件6)隻剩下老牛、青蛙、小鳥了,它們商量決定,再為音樂會增添些熱鬧氣氛。用打擊樂器演奏,方法是一種打擊樂器演奏一句,最後一句全體一起演奏,我們來模仿好嗎?
生:好。
師:老師放音樂,你們把打擊樂器準備好。
生:(在老師的指揮下用碰鍾、響極、串鈴等歌曲演奏,形成三部合奏)。
師:你們演奏得可真好。
三、歌表演《兩隻小象》
1.放錄音模唱
師:這時候,又從遠方來了兩位小客人,是誰呢?小朋友請看大屏幕(課件7)。
生:兩隻小象。
師:對,是小象兄弟倆。它們為音樂會帶來了一首歌曲,你們聽。
生:(看課件聽範唱)。
師:它倆唱的是什麼歌曲呀?
生:《兩隻小象》。
師:是《兩隻小象》。(說的同時,將兩個小象的頭飾分別戴在自己和一個學生頭上)。看我們倆像不像兩隻小象呀?
生:像。
師:小象從雲南西雙版納趕來,也許是從更遠的泰國趕來,為音樂會獻上這首好聽的歌曲。你們想不想學呀?
生:想。師:它們唱的是什麼內容呢?
(師與一個學生邊說歌詞邊模仿小象動作,引導學生記憶歌詞之後,兩人配合,學著老師說說,再配樂按節奏說詞,在此滲透文明禮貌教育)。
師:我們再來唱一遍歌曲,用拍手拍腿的方法為歌曲伴奏。生:(邊唱歌曲邊用身體動作伴奏)。
2.指導創編
師:老師彈琴,你們來唱詞,邊唱邊想小象走路的樣子。
生:(唱歌曲)。
師:誰到前麵學學小象走路的樣子。
生:(模仿)。
師:為什麼走得這樣慢,這樣沉重。
生:因為小象很大,所以走路慢。
師:很好,象是龐然大物,粗壯的腿能把地踩出大坑,所以走起路來緩慢,沉重。咱們來學小象走路的樣子,甩甩鼻子。(邊唱邊感受小象的形象)。
3.指導合作表演
師:我們隨音樂來演唱歌曲。誰來當領頭象?(老師把頭飾摘下給領頭的小朋友戴上)。
生:(歌表演)。
四、課堂小結
師;森林動物音樂會結束了,老師看出小朋友從音樂會中學到了很多本領,認識了更短的音符——生:半拍音符。
師:半拍的音符、還有以前學過的一拍、兩拍的音符都是表示(老師指黑板)——生:聲音的長短。
師:還學會了歌表演——
生:《兩隻小象》。
師:你們高興嗎?
生:高興。
師:我們一起演唱一首《在動物園裏》,來表達我們高興的心情。(老師放音樂,師生一起演唱歌曲)。
(最後,學生隨《兩隻小象》音樂走出教室來結束本課)。
【點評】
馬紅老師上的這節音樂課,是一堂體現新課程標準精神,實施新課程標準的課。這位老師正確地理解新課程標準,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要求。
這節課有三個突出特點。
1.貼近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
本課中,馬紅老師努力達成其依據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力求開發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引導學生體驗音樂的美感,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感知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然後用自己發出的聲音或用打擊樂器的聲音模仿演奏。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使學生領悟音樂是人們對生活中和自然界中各種聲音藝術加工而產生的。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聲音本不是音樂,通過人們經過藝術加工,形成有節奏的聲音才是音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從音樂中感知到了美,感受到了美,才產生了對音樂的美好情感體驗,從而從內心生出想用音樂表現美的願望。教師在教學中,能適時抓住表現美的需要,適當引導學生學習表現美的需要,適當引導學生學習表現美所必備的基礎知識,練就必要的基本技能。
馬紅老師擺正了新音樂課程標準中的三維課程目標之間的關係,即知識與技能目標是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麵目標的載體。
2.把握好了教師的角色特點
在實施新課程中,體現出了教育者的觀念轉變。教師的執教表現告訴人們,她已經轉變了那種教師是聖人,教材是聖經的舊觀念,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不是以統領者的身份出現,而是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以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等多種角色出現。馬紅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隨著學生學習的需要,適時恰當地轉換角色。有時組織學生學習,有時指導學生活動,還根據學生學習需要參與到學生中共同活動。教師這樣恰當地適時轉換角色,有效地把學生引導到了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