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肚皮比賽每當莊稼收割之後,蘇門答臘近郊就要舉行一種十分有趣的“撞肚皮”體育比賽。比賽雙方在聽到號令後,輪番用頭撞向對方挺著的肚皮,若一方被撞倒或撞痛,則為輸者;反之為勝利者。
形形色色的運動會
“水上坦克”運動會:每年秋季,南美秘魯肯瓦拉地區就要舉行一次“騎龜大賽”。比賽前一兩周,參加比賽的海龜“運動員”就被喂得“身強力壯”。比賽選擇在一個風平浪靜、明月高懸的夜晚進行。螺號一聲響,一隻隻體重二三百公斤的大海龜馱著一個個身穿藍衣的少年躍入水中,向2000米外的目標——浮筒上掛著一頂紅鬥篷奮力遊去,誰先搶到紅鬥篷誰就是獲勝者。前來“觀戰”的遊客幽默地將大海龜稱作“水上坦克”,水上坦克運動會即由此得名。
北極圈的奧運會:在靠近北極圈的美國阿拉斯加,每年夏季都要舉行“世界愛斯基摩——印第安人奧運會”,比賽項目稀奇古怪。“耳朵負重賽”是主要項目之一。參賽選手在耳朵上吊著16個045公斤重的鐵塊,歪著腦袋,雙手抄在背後,不停地圍著周長68米的場地走著,以圈數多者為勝。另一個奇特的項目是“拳跑比賽”,數名選手一字排開,雙手握成拳形,支撐著地,全身呈水平狀,槍一響,各自奮力向前衝去,每個人雙拳來回移動,大“步”流星,以先到終點者為勝。此外還有剖魚腹、縫紉機、剝海豹皮等比賽。1976年曾有一名選手在17秒內把一頭海豹皮剝下,創造了最快紀錄。
“清潔”運動會:美國每年將舉行一次“大掃除比賽”,來自全美各地的百餘名“青年清潔工”將展開緊張的角逐。比賽的項目也頗為奇特,其中有50米扛鏟賽跑、100米掃地賽、裝垃圾車比賽和新穎清掃工具設計比賽等等。
“拔河”源於水戰
城鄉人民喜愛的“拔河”運動,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國,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曆史。當時楚國的疆域在長江流域,水道縱橫,除陸軍外,楚國還有一支強大的水軍舟師,他們發明了一種被稱為“鉤拒”的兵器,專用於水上作戰。當敵人敗退時,士兵以“鉤拒”將敵船鉤住,使勁往後拉,使其逃脫不了。後來,“鉤拒”從軍中流傳到民間,演變成了拔河比賽。
隋唐時期,拔河比賽廣泛流行,參加拔河的人很多。“大麻繩長四五十丈,兩頭分係子索數百條”。大繩正中插一杆大旗,旗的兩邊劃兩條豎線,稱為河界線。比賽時,以河界線為勝負標誌,所以改稱“鉤拒之戲”為拔河。一聲令下,河界兩邊選手緊挽繩索,“使相牽引”,圍觀者“震鼓叫噪,為之鼓勁”。
現在,拔河不僅是我國人民十分喜愛的一項群眾運動,而且在世界上也十分流行。1900年至1920年,拔河曾作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比賽項目之一。
奇特的拔河運動
提起拔河,有人說這是我國傳統的體育項目,但並非是唯我獨有,世界有許多國家也開展一些奇怪、別致、有趣的拔河運動。
四方形拔河:日本非常時興這項運動,每當舉行四方形拔河時,4支各為15人的隊伍,從4個不同方向同時用力,拉扯一條正方形的繩子。判斷獲勝是以各隊最後一名隊員最早用單手將插在一定距離處的小旗拔到手中為獲勝。若相持超過一分鍾,則以拔旗隊員距小旗最近者為優勝。
手指拉繩拔河:德國的密頓瓦特城每年都要舉行一次手指拉繩拔河運動。參加比賽者把繩子一端牢牢地繞在手指上,聽到“開始”的口令就使勁拉,誰把繩子的中心點拉過畫定的界線誰就獲勝,並獲得一份獎品。
耳朵拔河:美國的阿拉斯加地區的因紐村落盛行耳朵拔河。每次比賽時,一根尼龍絲繩的兩端各係在參賽者的耳朵上,待裁判發出“開始”口令後,角逐者便在觀眾的喊聲中各施本領。由於耳朵部位比較嫩,繩子又細,不一會兒,參賽者的耳朵很快由紅變紫,麵部表情痛苦萬狀。直到某方忍受不了痛苦時,比賽便結束了。這時,觀眾會一擁而上為選手們揉搓那“受難”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