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年十一月,省政府閩政【1984】92號文件規定:華僑、港澳同胞為國內親屬提供價值一萬元人民幣以內的生產設備,按征免稅放行。隨後,省報又刊登了黃長溪高官就省府決定答記者問。省政府的優惠政策得到廣大華僑、港澳同胞和僑眷屬的衷心擁護。從一九八五年元月至今,全省各地共收到申請引進生產設備的報告211份(其中,晉江縣167份),共引進各種生產設備464台,價值人民幣882,202元。
一、引進生產設備,調動了國內僑眷僑屬投資辦廠的積極性,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據統計,泉州地區通過引進生產設備,充實僑資企業134家,新增企業55家,改造企業39家。如晉江縣永寧興華針織廠,是接受香港同胞吳××兄弟贈送一台翻紗機、九台電腦自動控製針織圓筒機,由國內僑眷僑屬集資將近百萬元興辦起來的。目前該廠的產品已達31種,其中絛筒棉兩麵運動服裝布、打花布、格空兩麵布、網眼空仔布、提花布五種,填補了我省針織布的空白。由於產品色樣新、成本低、質量好,供不應求,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去年純利潤達27%,安排了65人就業。
又如永寧鞋帽廠,原來鞋底粘膠工藝落後,每個工人日產鞋底僅30多雙,產品質量低,容易脫膠。去年蔡××贈送其妹一台皮鞋機,每日可壓鞋底~千多雙,大大提高了工效,又解決了脫膠問題,保證了產品質量。如今該廠的產品暢銷全國各地,深受用戶歡迎。總之,引進生產設備對發展僑鄉生產、繁榮僑鄉經濟起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二、引進生產設備,帶來了新的技術和信息。
由於引進的設備多數比較先進,為了使國內親屬能掌握新的生產技術、提高生產能力,國外親人往往回來傳授技術,並帶來商品生產的新信息。因此,僑鄉企業的產品精致、質量好,被譽為。小洋貨。,受到商業部門的重視和用戶的歡迎,有的暢銷全國,有西德電腦控製綉花機,大大提高了產品的質量,擴大了花色品種。該廣已的還能出口創彙。晉江縣建明服裝公司去年引進二台具有年代戲授予“優質創新獎”,僅在今年春節泉州市舉辦的二次小型商品展銷會上,迦貨額就達7o萬元。目前該廠正積極組織新產品,爭取打進國際市場。
三、引進生產設備,進一步激發了僑胞、港澳同胞愛國愛鄉的熱情。
據晉江縣僑辦反映,閩政【1984】192號文件宣傳貫徹後,二些華僑和港澳同胞紛紛
來函感謝政府對僑眷屬的關懷和照顧,表示要積極為國內親屬提供生產設備。港胞柯××感慨地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麵落實了僑房政策,現在又讓華僑和港澳同胞為國內親屬提供生產設備,並實行了放寬、優惠政策,這是對海外赤子和僑眷屬的關懷”。他一再表示要為國家四化建設貢獻力量。晉江縣僑資企業現已發展到三千多家,這些企業絕大部分都是得到國外華僑和港澳同胞支持的。
四、當前必須解決的問題
1、海關稅收。閩政【1984】 92號文件下達後,調動了華僑、港澳同胞和僑眷屬申請進口生產設備的積極性,去年第一季度形成了申請進口生產設備的熱潮。可是自省海關執行國家海關總署“凡是進口各種價值五千元以上的生產設備都要完稅”的通知後,情況發生了變化。雖然後來海關實行減半征稅,但仍然影響進口設備的進展。原因是國內僑眷僑屬付不起稅款,有的己撤回申請或暫緩申請。從一年多來進口生產設備的情況來看,的確對鄉鎮企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也符合允許一部分僑戶先富起來的政策。建議省政府報請海關總署,對華僑、港澳同胞贈送價值二萬元以內人民幣的生產設備給予優惠,一律免征關稅和其他進口稅。
2、原料供應。僑眷僑屬在鄉鎮興辦的企業大部分屬小企業,所需原料都依靠市場采購,往往因原材料供應不足而影響生產,有的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普遍要求主管部門能按計劃供應一部分生產原料。建議主管物資和鄉鎮企業的部門在做好調查摸底工作後,盡可能通過各種渠道(包括橫向聯係)!組織一部分原材料,對困難戶給予扶持,幫助解決一部分困難。
3、加強領導。在僑眷僑屬集資興辦鄉鎮企業的過程中,還存在重複建廠和引進不切合實際的設備的現象,造成產品積壓,企業虧損,建議主要僑縣政府組織僑辦、鄉鎮企業管理部門和有關單位成立協調機構,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僑眷僑屬引進設備辦企業加以指導,並把引進工作納入各地經濟發展的規劃。鑒於今年以來全省申請引進生產設備的數量明顯減少的情況,各地、縣及有關部門要在總結去年引進工作的基礎上,大力宣傳引進生產設備所起的作用,進一步調動僑眷僑屬的積極性,把引進工作做得更好些。
(原文刊於《頤委通訊》第25期,1986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