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耕耘篇—川鄂兩省城市經濟改革的若幹情況(1 / 2)

我們三人於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二月八日先後參觀考察了四川省cd市、重慶市和湖北省武漢市,聽了兩省體改委和有關部門關於城市經濟體製改革的情況介紹,有選擇地看了一些工廠和農貿、小商品市場。總的印象是,川鄂兩省經濟體製改革起步早、節奏快。他們除按照中央的部署進行一係列改革外,還在企業所有製結構改革和金融、物資體製改革等方麵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有許多經驗和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一、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少環節的批發市場。

cd、武漢等市都把搞活流通,建立市場體係作為振興城市經濟的突破口。在搞活流通方麵,不僅開放了商品零售市場,而且還逐步開放了批發市場。由於批發市場多方買賣,大進大出,具有強大的吞吐能力,起到了集散、轉口和促進多方流通的作用。cd市已建立批發交易市場和貿易中心53個,各種批發企業1000多個。這些形式多樣的批發市場和企業,給商品流通帶來了無限生機。cd市荷花池批發市場是由原來零售為主的初級市場發展起來的大型綜合批發市場,現有8個開放式交易廳、2個封閉式交易廳、1幢服務大樓、50多間營業用房以及倉庫等。市場內辟有中藥材、水果、工業品、農副產品、生產資料、舊機動車等6個交易區,經濟聯係遍及全國各省、市。

這裏每天上市出售商品的個體戶、專業戶、販運商約4000多人,在場開店經營的工商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近百家,交易雙方在萬人以上,全場月成交額高達1900多萬元。特別是中藥材交易區,交易的各類中藥材有300多種,月成交170萬公斤。該區與全國12個省、市、區及省內46個縣均有經濟聯係,實際上已經成為全國性的中藥材集散市場。

武漢市漢正街小商品市場,也是以批發為主、批零兼營的市場。這裏經營的小商品品種齊全,從服裝、鞋帽到針線、紐扣,樣樣都有。每天的客流量達10萬人左右,年成交額高達4億多元,其中國營和集體企業占70%,體現了國營、集體的主導作用。

這兩個市場交易活躍,具有很強吸引力和輻射力的主要原因一是敞開大門,提供優惠和方便,吸引省內外各類企業、個體戶在市場內開店設點或搞聯營,使全國各地的商品源源不斷地流入市場。二是盡力做好各種服務工作。銀行、信用社、郵電、運輸、生活後勤等部門都在市場內設有機構,開展了代購代銷、信息谘詢、代辦儲運、倉儲保管、寄存貨款、辦理食宿、訂送書報、函電等服務項目,就地為交易雙方服務,而且收費極低,有的還免費服務,深受歡迎和信賴。二是充分發揮工商、稅務、政法部門的職能作用,講求信譽,注意維護買賣雙方的合法權益,使買賣雙方都願意在市場內成交。如武漢漢正街市場,對已批發出去的商品,若發現質量與數量等問題,允許買方在一定時間內退貨。四是市場收費標準低,除稅收外,管理費統一按成交額的1.2%收取。

二、深化聯合,促進工業生產水平向更高階段發展。

重慶市工交企業的橫向經濟聯合已經衝破“條塊分割”的束縛,正在向群體化集團發展。嘉陵摩托車集團和天府可樂集團分別聯合了全國各地的200多家企業和80多家企業,使嘉陵摩托車和天府可樂的產量、質量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也成倍增長。此外,這些集團還積極探索企業在管理體製、經營體製上的新路子,努力使生產向社會化和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湖北省沙市大部分聯合公司和總廠在發展橫向經濟聯合中,不僅求數量,而且求質量,注重經濟效益,使聯合體發揮了較好的作用,真正達到了聯合的目的。他們的主要做法是,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對聯合體內的企業建行改組,按專業化生產的要求重新分工,並對產品質量、生產調度、技術改造等實行統一管理。這樣,不僅提高了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經濟效益也大幅度提高,更重要的是向專業化、大批量生產的道路邁出了成功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