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離間之計(1 / 2)

襄陽城,刺史府。

劉表靜靜的看著手下的人為戰與不戰吵得不可開交,整個荊州的步軍統領文聘力主出兵,在劉璋之前搶下汝南,為襄陽留出緩衝之地。人人都知道,文聘就是黃忠的二弟子,也是黃忠的心腹幹將之一,一般人是絕不敢反對他的意見的。

眼下文聘正氣勢洶洶的環視著刺史府的每一位同僚,仿佛誰若敢提出反對意見,他就會吃了誰一般。果然荊州的諸多文武官員俱是三緘其口,默不敢言。

對於場中的形式勢劉表皺了皺眉頭,生性愛好和平的他不希望打任何一場戰爭,何況他的師弟諸葛家的實權人物諸葛玄,在這些年來一直與他有書信來往,這讓他更不想與諸葛家為敵。隻是神樂教在荊州的實力太大,很多事情已經脫離了他的掌控之外,他在做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在荊州的各大世族間左右逢源,方可生存下去。

劉表用期盼的眼光看像底下的各大世族的領袖,期盼他們能站出來反對文聘的想法,本來劉表並不抱多大希望,隻是急病亂求醫,因為即便是荊州的眾多名門望族,在這十年內也都被黃、蔡兩姓壓得抬不起頭來,豈敢來反對黃忠弟子的建議。正在劉表放棄,準備親自勸文聘放棄開戰的時候,一人突然越眾而出,朗聲道:“劉荊州,末學以為文將軍所言有些不妥。”

劉表喜出望外,定睛一看,這人正是一月前遊學歸來的天下名士龐統龐士元,這龐姓也是荊州一門望族,因此劉表在龐統剛一回襄陽,便迫不及待的請龐統為坐上賓。龐統雖沒有入荊州為仕,但也表示願為家鄉盡一分力,遂每次荊州議事他均在場旁聽。

文聘立刻怒視龐統,但懾於龐統的名望,還是客客氣氣地問道:“不是龐先生所說不妥為何處?”

龐統輕搖著一把羽扇道:“文將軍還尚未看清荊州真正的敵人是誰呀?且問文將軍,天下六路接旨諸侯中,隻有一家無論與曹家還是諸葛家都無接壤,請問是哪家?”

“孫家!”文聘答得很幹脆。

“荊州與孫家家主孫策有殺父之仇,孫家上下對荊州仇深入骨,恐怕絕不會放棄這次名正言順的出兵機會,他們必會借道荊州,他們的真正目的恐怕還是荊州這塊肥肉呀,以統之見,荊州目前最大的敵人,是孫家,而不是曹家或者什麼諸葛家!”龐統輕描淡寫間,便讓文聘的臉上換了一種表情,那是一種敬佩,但黃忠總沒有發話,文聘仍舊堅持自己的看法。

“咳咳!我來說兩句。”荊州的另一大族的家主蔡瑁突然道,“諸位為了荊州的前途各抒己見,道明了戰或不戰的原因,不過最終決定權還是應該在主公大人手上,無論主公做什麼決定,我們都應該全力配合。”蔡瑁一言震驚全場,蔡瑁一直可謂神樂教的二號人物,他說了這話,表明支持劉表,難道神樂教已經陷入了分裂?

龐統心中暗笑,劉琦一死,荊州的繼承人僅僅剩下蔡瑁的外甥劉琮,恐怕這就是蔡瑁迫不及待的站在劉表一方的原因吧。想到這裏,龐統又幽幽的望向東北方向,自己雖能阻止荊州一家奉詔出兵,但天下間還有另五大勢力,不知哪個在遠方的諸葛亮能否應對?

劉表對於蔡瑁突然的表態終於鬆了一口氣,道:“我亦認為士元所言甚善,我們還是要以防孫家為主。”

眾人皆將目光看向荊州真正的實權人物黃忠,豈料黃忠竟沒有生氣反對,但也沒有讚成,隻是不置可否的笑笑,沒有說話。文聘卻是明白了黃忠的意思,對劉表道:“主公所言極是,聘就不堅持出兵汝南了。”

至此,荊州的意見終於達成了一致。

會稽城,孫府。

孫策興奮的舞著手中的檄文,道:“這可是個好機會呀!”荊州一向戒備森嚴,近兩個月孫家數次進攻均是無果而反,隻能議和,如今孫策終於等到了一個名正言順進入荊州的機會了。

坐在一旁的孫權一雙碧眼中也是放著光芒,憧憬的道:“我們以天子之名借道荊州,到時候伺機而動,從荊州腹地突然發難,江東再予以配合,荊州必滅矣!”

一眾孫家的武將聽得孫權的描述,俱是歡呼雀躍,在多年的熏陶下,他們在心中對荊州仇恨,遠勝於北方的金剛門,他們都為能夠再次攻打荊州而感到興奮。眾武將中惟獨一個人沒有笑,這人卻是孫家兄弟最為重視的人,周瑜。

孫策問道:“公瑾,怎麼?借道荊州有什麼問題嗎?”

周瑜笑笑道:“當初我們數度吃過輕視‘臥龍’孔明的虧,如今聽聞荊州新來了個與孔明齊名的‘鳳雛’,雖然他的名號多來自民間,但盛名之下無虛士,想必他必能想到我們孫家的目的是荊州,恐怕我們借道的軍隊,未及荊州腹地,就會被神樂教設計吃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