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縮短鮑魚的生長期呢?海洋生物學家經過潛心研究,發現鮑魚生長緩慢的主要原因在於繁殖力太高,它們耗費了大量能量來繁殖後代。原來,鮑魚到了二齡,長到5厘米左右就開始產卵,以後每隔3~8個月就產卵一次,而每次產卵可達1500萬粒,難怪生長不快。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抑製過度繁殖,把其能量用於自身的生長。於是人們想到用三倍體不育技術來達到這個目的。
鮑魚的體細胞通常含有兩個染色體組,因而是二倍體動物,而三倍體的鮑魚,像三倍體無籽西瓜一樣,由於在減數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的聯會發生紊亂,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細胞,因而就不會產卵,變成不育的鮑魚。1987年,美國生物學家托馬斯·麥考密克在自然溫度條件下,通過加溫刺激,阻止鮑魚卵細胞的分裂,獲得了三倍體的鮑魚。這種鮑魚不需要耗費能量繁殖後代,因而生長期縮短為原來的幾分之一,成年個體的長度也可達到10厘米左右。接著日本也進行了研究,日本培育的三倍體太平洋鮑魚不僅生長快,而且耐高溫,味道也好於正常的鮑魚。
特殊功能的眼睛
動物的眼睛大體分為三類:低等動物通過小孔成像的“針孔眼”;節肢動物的“複眼”;人及其他脊椎動物的“照相機”眼。
貓頭鷹眼善於夜視的光感受器——視杆構造發達、完善,使得貓頭鷹夜視能力非其他動物所能比擬;便於晝視的視錐構造,貓頭鷹不甚發達,在白天它隻好對事物“熟視無睹”
了。
山鷹屬晝視動物,視錐細胞密度100萬個/1mm2,(人眼才14多萬個/1mm2)。因而空中視物敏銳程度為鳥類之首。在兩千公尺的高空能清楚地俯視地麵象田鼠那樣小的動物。當它俯衝下來時,又能調節焦距,變遠視眼為近視眼。
螳螂的複眼象付靈敏的速度計,能根據各個小眼測量的數據,計算獵物的飛速與距離,僅以0.05秒的時間將獵物一舉捕獲。
有人說青娃蹲在死蠅堆中,也有餓死的可能,這一點不假,因為蛙眼視動態物體“明察秋毫”,對靜態之物“視而不見”。但這並非蛙的短處。蛙眼有四種感覺細胞,即四種檢測器,看東西時,先顯出四種不同的圖象(如同四張不同的感光底片),接著讓四張圖象重疊在一起,就得到立體感鮮明的圖象。青蛙一旦得到有立體感圖象就一躍而起,將獵物捕獲。
避役頭頂的兩隻眼睛能上下、左右、前後麵麵觀察。
蟹的眼珠下麵連著一根眼柄,能伸能縮,視角能轉180°。如果壞了一隻眼球,它又能長出一隻新眼球來。象這樣能夠再生眼睛的動物頗為罕見。
昆蟲的眼睛非常奇特,它是由眾多的小眼睛組成的複眼。
蜜蜂是大家熟悉的一種昆蟲,它有5隻眼睛,3隻長在頭甲上,兩隻長在頭的兩側——由6300隻小眼組成。蒼蠅也有5隻眼睛,一隻在頭脊部,兩隻長在頭的兩側——由6000多隻小眼組成。
蜂蛛有8隻眼睛,兩隻在頭前方,左右兩側各有3隻,可以同時看到360度的全部空間。有的昆蟲“眼睛”雖不多,而小眼睛卻很多,這就是上麵所說的,由數千隻小眼組成了一個複眼的緣故。
一些高級的照相機是利用動物的眼睛原理研製成功的。
如蠅眼照相機,其鏡頭是由1329塊小透鏡組成,一次可拍1329張照片;魚眼超廣角鏡頭視角度可達180度和270度。
動物眼睛拾趣
長在肢體上的眼睛。海星的五隻眼睛,分別長在五隻腳的頂端;魚蛭的眼睛卻長在尾巴上;有一種蝸牛,一隻眼長在頭上,可以望見前方,另一隻長在背上,專門監視空中。能再生的眼睛。螃蟹的眼睛能夠再生。它的眼珠下麵連著一根眼柄,能伸能縮,運動自如。如果弄壞一隻眼球,眼柄上又能長出新的來;如果把眼柄切斷,眼窩裏還能長出觸角,以彌補缺眼的不足。能變換顏色的眼睛。六線魚的眼睛,角膜上含有大量的色素細胞,在幽暗水層中是透明發亮的,在陽光照射下會變成金黃色,中午時分又變成深紅色,因此可以在不同光度下進行有效的攝食活動。位置最突出的眼睛。突眼蠅的複眼長在頭頂上朝上突出的兩根長柄頂端,柄的長度竟有身長的一倍半,看上去如同兩根大柴棒,但轉動自如,視野開闊,感覺靈敏。數目最多的眼睛。蜻蜓的兩隻大複眼由近三萬隻小眼組成。複眼內上半部的小眼,專看遠處的物體,下半部的小眼專看近處的物體。除了複眼外,頭上還長有三隻單眼,專門負責觀察前方的目標。
體積最大的眼睛。大烏賊生活在暗的深海中,眼睛的直徑竟達三十八厘米,同一個普通洗臉盆差不多。
看得最寬的眼睛。蜘蛛的八隻眼睛分別長在頭部的前方和左右兩側,互相配合,眼觀八方,幾乎可以同時在三百六十度的空間裏準確察知物體的形態。最簡單的眼睛。蚯蚓沒有成形的眼睛,視察憑借分布在全身表皮並與神經纖維緊密聯係著的視覺細胞。最複雜的眼睛。青蛙的眼睛裏有四種感覺細胞組成的檢測器,能顯示四種不同的圖像,把四種圖像重疊在一起,就能得到鮮明的立體感,故有“活雷達”之稱。四方眼。避魚的眼睛有“眼觀四方”的功能,故稱四方眼。避魚的兩隻眼睛,一隻可上下、左右、前後,麵麵觀察;另一隻眼睛卻能一視目標。如果發現獵物,一隻眼緊緊盯住,另一隻眼睛則探測捕捉的捷徑。兩隻眼睛配合默契,共同防禦敵害和獵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