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頭”打出“威信”
去年秋季開學後第二天,某普通中學的四樓男生宿舍裏,兩名高年級男生向一位初二學生“借”一雙“老人頭”皮鞋。初二學生不肯給,當即被打了幾記耳光,那兩名高二學生還惡狠狠地說:“不給你點顏色看看,不知小爺的厲害,若敢報告教師,有你好瞧的!”被打得暈頭轉向、鼻口流血的初二男生不得不奉上皮鞋,同室的其他同學也敢怒不敢言。
港台影視中的黑社會老大也常常是這些校園“小霸王”們的模仿對象。趙某是某校初二個頭最大、最有力氣的學生,不但本班同學怕他,就連高三的男生也畏其三分。長期以來,他一直是年級的“大哥大”,說一不二。他規定,本班每位同學每月繳5元“保護費”,外班一律10元,在受到欺侮或與他人吵架打鬥時,由他負責給予“保護”。一些同學開始不願交錢,不久即遭到趙某的“哥們兒”的毆打,隻好如數繳納,以求得玩耍時和回家路上平安。
在些學生與社會上流氓痞子混在一起,欺負同學。正在讀高一的李某,經常無故曠課到社會上瞎混,結識了幾個社會“渣滓”。在校園裏,他以“霸王”自居,動不動就叫同學為其買飯菜、敬香煙、請吃飯……稍有不從,即搬社會上的“哥們”來嚇唬人。
初二年級的李猛,人稱“大款”班長,長得肥胖、高大,在同班學生中算得上“巨人”。他父親早年倒地皮,發了大財,家有別墅和小汽車。李猛依仗父親財勢,常常“財大氣粗”,今天拉攏這個。明天威脅那個。他儼然班上“老大哥”,上課吊兒郎當,下課追打同學,作業花錢雇人做,考試照抄別人。誰要是不聽話,準讓他收拾得服服貼貼。那次,班上投票選舉班長,他異常活躍。他父親曾向他許下諾言:“老子一輩子沒當過‘長’,兒子你若當了班長,我重獎你5000元。”這一來,他軟硬兼施,居然選票超過了93%,“班長”當成了。
第二天,他領了獎,便到餐館大宴“學友”。後來若不是班主任持疑細心觀察,恐怕這個“班長”會帶壞一班人。
留給我們的思索
形形色色的“小霸王”出現,原因是多方麵的,其中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影響是主要的,各種表現暴力的影視、錄像片是中小學生接觸較多的“文化”。這在一定程度上誘發他們模仿影片中的暴力鏡頭去敲詐金錢,去擺“大哥”的派頭;一些學校片麵追求升學率,忽略了思想道德和法製教育,使學生對外界的不良影響的“免疫”能力減弱;個別學校沒有相應的管理措施,在處理違紀學生時,態度簡單粗暴,“重處罰,輕疏導”,缺少感化教育,容易引起違紀學生的反感,導致其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誤;此外,一部分家長對子女過分放任,甚至包庇、袒護,也是“小霸王”有恃無恐的原因之一。
“小霸王”們在校園裏數量雖然不多,但危害很大,既擾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又危及其他學生的人身安全。我們社會各界應齊心協力,高度重視這些苗頭,並積極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製止“小霸王”行為,還校園一個安寧、安靜的環境。
讓“暴力”遠離校園
去年秋季入學期間,湖北某校連續發生了3起毆打、勒索學生的事件,被劫去現金達1千餘元。後經有關方麵查證,作案者竟是6名剛升入該校的初中生。更令人驚訝的是:這6個平均年齡不到12歲的少年,其中一個12歲的男孩承認,在小學就讀期間,他先後毆打、勒索同學和外校學生達20餘次,取得多少現金連他自己也不清楚,但全部被他和同夥揮霍一空。據筆者調查了解,這類校園“暴力”事件不是個別學校的個別現象,且尤以中學為最。
對校園“暴力”事件,筆者按其發生的較突出的形式分為四大類。
以勒索財物為目標在學生中間發生的暴力事件中,以勒索財物為目標的現象最為常見。常常是幾個男生糾結成團夥,有組織有計劃地針對某個他們早已了解得非常清楚的目標。
拉幫結夥逞勇鬥狠一些學生受社會上的不良現象和一些粗俗的港台影視片的影響,拉幫結派,常因一些小事動輒逞勇鬥狠。這類暴力往往涉及的人較多,造成的危害也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