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從技術進步到製度創新 (5)(2 / 2)

發展經濟學的主要任務是探索經濟增長的源泉,探索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的可能性。在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的諸多模型中,Romer、Lucase等大批經濟學家不斷研究出了各種"技術"變量如何內生於經濟增長模型中,從而解釋了經濟增長的動力。然而,在不同國家的不同時期,影響這些"技術"變量的因素也很多。現階段,我們麵臨的就是一個農村勞動力大量剩餘的條件下如何有效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問題。本書的思考正是源於對我國現行狀況下的發展問題。在近幾年的研究中,已經有學者開始嚐試將勞動力轉移變量引入內生技術進步模型,但是,本書的研究更多的是放在對我國現實的理論解釋上,因此如何構建一個具有普遍實用意義的內生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技術進步模型是一個極具價值的工作。

從斯密到楊格再到楊小凱,曆經幾個世紀,分工一直是一個永恒的議題。作者從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與分工的聯係中,對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分工效率和技術效率之間的關係做了理論推導。這隻是一個初步的論證,還有待於對農村剩餘勞動力、分工效率、技術效率及經濟增長之間相互作用關係做出實證研究。在城市,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對城市經濟所做出的貢獻是勿庸置疑的,我們也在本書中給出了論證。但是,由於數據的限製,我們沒能得到實證驗證。同樣,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對緩解農村人地矛盾,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也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我們通過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與分工效率、技術效率的關係論證了家庭內分工、農戶之間分工對技術進步的促進作用。但是,我們也隻是做了一點簡單的實證檢驗,今後作者希望能夠致力於對這些關係的實證研究。

後記

經濟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十年的學習生涯讓我真正懂得經濟學之美。本書是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整理而成的,回首當年,速水佑次郎的《發展經濟學--從貧窮到富裕》引領我走上了博士論文的寫作之路,無數個夜晚被作者的思想所震撼。今天,當完成書稿之時,很想感謝那些影響過我的經濟學家們,謝謝他們帶給我一生的財富。

此外,我要向我的恩師和母校表達我最真摯的謝意,感謝在母校的老師們十年的求學道路上所給予的幫助和關懷。要感謝母校的同學們對我本書的關心與幫助。最後,我要將此文獻給多年來給予我無私關愛的家人,是你們的愛始終支撐著我無畏前行!

十幾年前,懷著對大學生活的美好憧憬,我步入了大學校門,有的隻是對知識的渴望和憧憬。如今已走上工作崗位的我,更多地則帶著對太多幫助過我的人的感恩,帶著良師益友和父母兄長的祝福。在此,我要將這份承載著我多年心血的禮物送給所有關愛我的朋友們,謝謝你們,希望你們的關愛繼續伴隨我遠航!謹以此書獻給我的爸爸、媽媽、哥哥和愛人!

馬捷

2008年12月於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