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從技術進步到製度創新 (5)(1 / 2)

服務業的多樣化意味著城市現代部門的擴展,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過程就是城市現代部門對其不斷吸納消化的過程。服務業的分工細化及專業結構層次的多樣化過程中,各種資源,如勞動、資本及技術將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對市場各方都是"帕累托改進"。同時,服務業的發展也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一個標誌,城市化推進伴隨著市場化的發展,城鄉資源在競爭機製、價格機製、供求機製的共同作用下得到均衡配置,有利於城市市場的有效運行。②技術積累作用。剩餘勞動力向服務業轉移,實現了不同勞動力個體的專業化,也實現了城市專業的多樣化。專業化不斷發展的必然結果就是專業水平不斷提高。在市場機製的作用過程中,城鄉勞動力在分工組織和市場交易的條件下,能夠提高技能,進一步加速專業化深化。

3.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與農戶職能分工

農村勞動力轉移可以實現農業內部農戶職能的分工,增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速度,從而促進技術進步。在我國農村存在勞動力剩餘與農戶職能多樣化的兩難衝突。本書以農戶生產和經營職能分離為例,通過超邊際方法分析指出,①農產品經營商的出現是勞動力轉移、社會分工演進的結果,農產品經營商的出現將提高全體勞動力的效用。②農村剩餘勞動力向農產品經營商的轉換是其追求更高收入的結果。是經濟社會中隨著交易效率提高,不同微觀個體之間專業化分工,從而實現更大效用的結果。

農戶職能分離對技術效率的作用可以體現在,第一,交易成本的節約。通過將職能的細分使得專業化程度加深,由此擴大生產經營的規模,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第二,農業產業化。農戶職能分工從本質而言實現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地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對農戶職能分工的作用是以就業為個體目標內生型的需求同以產業化為目標的行業需求相結合的綜合作用。在這兩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產業鏈條不斷增長,產業鏈條上各個環節也需要加深和提高,從而推動農業技術進步和農業現代化。

4.農村勞動力轉移與農戶家庭內分工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形成了農戶家庭內部農業與非農業的分工,這種分工格局推進了農業專業化的發展,專業化對技術進步將起到積極的作用。本書通過對農戶家庭勞動力轉移的博弈分析得出:①農戶家庭分工後,為獲得各自穩定的工資收入,勞動者需進行技術積累。技術積累將影響以後的效用。②農戶家庭成員根據自身比較優勢進行分工,決定非農就業的勞動供給,這種分工格局將影響後期的效用。

筆者認為,農戶家庭內分工的技術效應主要體現在,第一,轉移勞動力的技術積累。為穩固自身的工作地位,勞動者不得不進行技術積累 ;家庭分工及勞動力轉移將會帶來人力資本的投資,進而會通過影響家庭效用邊界和談判能力而影響分工本身。在博弈過程中實現分工效率的改進和技術效率的提升。第二,未轉移勞動力對新技術的內生需求。年輕力強的勞動力轉移到城市現代部門參與城市勞動力的市場競爭,農業由老年人和婦女來完成,必然內生地需求減輕勞動強度的技術的開發。未轉移的勞動力的專業化提高更需要進行人力資本投資和現代化的推廣,而這種投資和推廣的資本可以來源於家庭的非農業收入,這就是經濟的迂回效應。

一個展望

發展經濟學所要研究的是一個國家的增長與發展問題。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三農"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農村出現了農業勞動力大規模溢出的現象。農村剩餘勞動力從傳統部門向現代部門轉移,是各國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中的普遍現象。對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技術進步作用進行分析是本書的一個中心課題。本書主要以分工效率為中間變量,將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與技術效率的關係通過對現實中的四種典型模式的探討反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