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煉鋅產量的增長也保持了與礦山產量相同的趨勢。2008年,亞洲精煉鋅產量為644.79萬噸,比2007年增長了4.6%,淨增加量為28.47萬噸,大大超過了18.30萬噸的世界精煉鋅淨增加量。世界精煉鋅消費量也顯示了相似的增長趨勢。自1998年以來,亞洲已經成為了世界鋅精礦的生產中心和鋅金屬的生產和消費中心。
亞洲的鋅礦山和鋅冶煉廠
盡管亞洲鋅礦山分布廣泛,但是目前在亞洲,特別在中國、日本和韓國有大量鋅礦山處於關閉或閑置狀態。
亞洲的鋅礦山很多,但一般多為小型或中型礦山,鋅金屬年產量一般不超過10萬噸。亞洲比較大的鋅礦山主要位於中國(雲南金鼎鋅業有限公司)、印度(印度鋅有限公司的Rampura Agucha鉛鋅礦山)和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斯坦鋅公司Zyryarnovsky鉛鋅礦山)。
亞洲的鋅冶煉廠主要位於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和哈薩克斯坦等國。
亞洲最大的鋅冶煉廠為韓國的Young Poong公司的Onsan鋅礦山,2008年鋅產量為46萬噸。同期,泰國也建了一個鋅綜合生產企業(從露采礦山到冶煉廠)。日本由於商品成本、能源成本和環境保護成本較高,因此嚴格限製鋅冶煉廠的建設。亞洲的許多冶煉廠由於缺少環境保護設備,因此能源利用率很低。
亞洲鋅的生產
2008年亞洲鋅礦山產量為501.89萬噸,產量連年增加,10年來產量翻了一番多。
中國的鋅金屬消費量也呈現持續增長趨勢。1998年,中國的鋅金屬消費量為100萬噸,2008年則達到了401.86萬噸。印度和韓國的鋅消費量增長較少,而日本鋅消費量則在2000年達到頂峰後呈現逐年下滑趨勢。
亞洲鋅工業的主要特點:
□亞洲在世界鋅礦山產量、鋅金屬產量和鋅金屬消費量中所占比例均超過了50%;
□亞洲鋅礦石和鋅金屬的需求逐年增加;
□鋅金屬消費量與鋅金屬產量平衡,但大大高於鋅礦石產量;
□2008年中國鋅金屬消費量占世界鋅消費量61%,中國是亞洲的鋅生產中心;
□日本和韓國為加工冶煉國,其所有鋅礦石全部依賴進口;
□哈薩克斯坦、蒙古和老撾等國的許多地區擁有鋅資源潛力;
□亞洲的鋅開發階段可分為以下幾個亞階段:未開發階段、開發初始階段、開發持續增長階段、開發穩定階段和開發完成階段。
亞洲的鋅資源潛力
亞洲所有地區都具有鋅資源潛力。但是,由於亞洲大部分地區鋅勘查程度不高,因此很難對鋅資源潛力進行量化。最近,亞洲許多地區開始了新的勘查項目,而且以前停止的一些項目也已經重新開始。但是,由於受全球持續的經濟危機的影響,目前有些勘查活動被迫推遲或停止。
近十年來,亞洲的鋅礦石產量、鋅金屬產量和鋅金屬消費量均呈現出強烈上漲趨勢。但是,2008年礦山產量501.89萬噸的現狀表明亞洲在礦石供應方麵還遠遠沒有達到自給自足,目前的礦石產量僅能滿足亞洲鋅金屬生產的71%的需求。按國家來看,中國短缺礦石70萬噸,日本和韓國為加工冶煉國,而泰國50%以上的礦石(精礦)需要通過進口解決。
需求預測
根據金融危機前CRU等機構做的預測,到2020年,世界鋅需求將增加。日本金屬經濟研究協會(MetalEconomicsResearch Institute,Japan)預測,到2014年,世界鋅的需求將達到1300萬噸,之後需求將停滯。這個預測是根據‘中國在2014年鋅需求將達到頂峰,而亞洲其他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國的鋅需求也將增加’的預測做出的。總之,所有預測都認為2014年後亞洲鋅的需求不會出現大幅度的下降或增加。
如果亞洲新興工業國中現有冶煉廠增加產量,加上一、兩個10萬噸~20萬噸級的新冶煉廠投產,那麼基本可以滿足亞洲2020年前不斷增長的鋅需求。但是,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無法看清未來亞洲經濟恢複和發展的前景,因此很難對需求的增長做出準確的預測。對於亞洲的礦山生產來說,現有冶煉廠的生產能力已經完全能夠滿足新投產礦山礦石的加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