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快讀

《將苑》是我國古代軍事思想史上專門論述為將之道的兵書,內容涉及為將者應該具有的品格、修養、能力、素質,應該克服的弊病,以及用兵布陣的具體部署等多個方麵。其論述為將之道的全麵、充分和精辟,深受曆代軍事家和研究者們的推崇,有的學者稱它為中國曆史上“專論為將之道的第一部書”,“是一本古代的《將才學》”,有的學者則說它是“統軍帶兵的將領的必讀之書”。

縱觀《將苑》全書,值得我們注意和重視的有這樣幾個方麵:

一是《將苑》博采《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尉繚子》、《六韜》、《三略》等兵書中關於為將之道的種種論述,加以概括提煉,形成自成體係的關於為將之道的理論。如《孫臏兵法》的《將義》篇中,概括了將帥應該具備仁、義、禮、智、信五種品質,《將苑》則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將帥有九種類型:仁將、義將、禮將、智將、信將、步將、騎將、猛將、大將。再如《孫子兵法》的《地形》篇中提出了將帥應愛兵如子的觀點:“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將苑》的《哀死》篇也有類似論述:“古之善將者,養人如養己子,……將能如此,所向必捷矣。”此外,《將苑》中提出的關於“將之出,君命有所不受”的觀點以及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觀點等等,都與古代軍事名著有直接的關聯。但是,古代兵書中的一些核心思想經過《將苑》的發揮,就顯得更通俗、具體而便於實用。

二是《將苑》中蘊含著許多即使在現在看來仍具有生命力和實用價值的思想,如《將誌》中關於為將者必須一心一意、以身報國,而不要受個人榮辱、權勢影響的思想;關於將帥必須與士兵同甘共苦的思想;《將驕吝》中關於為將者切忌驕傲、吝嗇的思想;等等。

《將苑》中另外還有許多非常精辟而且富有哲理的論述,它們來源於對治軍為將經驗的正確認識和總結,揭示了軍隊建設的一般規律,具有廣泛的實用性和普遍的指導意義。如《審因》篇說:“若能審因而加之以威勝,則萬夫之雄將可圖,四海之英豪受製矣。”著重說明了順應時勢潮流對於取得戰爭勝利的決定性作用;《應機》篇說:“見機之道,莫先於不意。”闡發了出其不意在戰爭中的神奇效果;《習練》篇說:“夫軍無習練,百不當一;習而用之,一可當百。”強調了部隊訓練對於戰爭取勝的重要性。

從上述論述可知,《將苑》確實是一部係統論述為將之道並且極具價值的兵書,它對於我們當前的軍隊建設特別是官兵素質的全麵訓練和整體提高,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片段精讀

兵權

夫兵權者,是三軍之司命,主將之威勢。將能執兵之權,操兵之勢而臨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若將失權,不操其勢,亦如魚龍脫於江湖,欲求遊洋之勢,奔濤戲浪,何可得也。

逐惡

夫軍國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結黨相連,毀譖賢良;二曰侈其衣服,異其冠帶;三曰虛誇妖術,詭言神道;四曰專察是非,私以動眾;五曰伺候得失,陰結敵人。此所謂奸偽悖德之人,可遠而不可親也。

知人性

夫知人之性,莫難察焉。美惡既殊,情貌不一,有溫良而為詐者,有外恭而內欺者,有外勇而內怯者,有盡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間之以是非而觀其誌,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谘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將材

夫將材有九: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而知其饑寒,察其勞苦,此之謂仁將;事無苟免,不為利撓,有死之榮,無生之辱,此之謂義將;貴而不驕,勝而不恃,賢而能下,剛而能忍,此之謂禮將;奇變莫測,動應多端,轉禍為福,臨危製勝,此之謂智將;進有厚賞,退有嚴刑,賞不逾時,刑不擇貴,此之謂信將;足輕戎馬,氣蓋千夫,善固疆埸,長於劍戟,此之謂步將;登高履險,馳射如飛,進則先行,退則後殿,此之謂騎將;氣淩三軍,誌輕強虜,怯於小戰,勇於大敵,此之謂猛將;見賢若不及,從諫如順流,寬而能剛,勇而多計,此之謂大將。

將器

將之器,其用大小不同。若乃察其奸,伺其禍,為眾所服,此十夫之將;夙興夜寐,言詞密察,此百夫之將;直而有慮,勇而能鬥,此千夫之將;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勞,悉人饑寒,此萬夫之將;進賢進能,日慎一日,誠信寬大,閑於理亂,此十萬人之將;仁愛洽於下,信義服鄰國,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識地理,四海之內視如家室,此天下之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