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化學考試,我改掉了以往考前看電視的習慣,花了幾倍的時間去準備這次考試,在答題時,我認真仔細,還破天荒地檢查了卷子。幾天後,班主任老師在班上宣布成績,我屏住呼吸,等待著神聖的一刻:“××,86分,第一名。”全班哄然,老師不冷不熱地又加了一句:“成績要真實呀!”不知這話是對我說的,還是對大家說的。我上去拿試卷時,一道道目光向我射來,那是鄙夷和不屑的目光。第一名的興奮被一種莫名的感覺代替了,我心裏不由憤憤的。

學校又說要吸收新團員,名額不少。我第一次絞盡腦汁認真地寫了申請書,要求進步,可班主任老師沒等上交團支部就把我的申請書給“斃”了。團員名單一公布,不少同學都神氣活現地拿到了團證,而我隻因為以前坐在“差生的寶座”上而得不到。看來,這回我又輸了。我寫了篇《我是差生》的作文,投給了校報編輯室。這是我第一次寫稿,出乎意料居然刊登了。想想也該揚眉吐氣了,卻不料班主任說我沒藥治了。這麼說,我原來有藥治,現在反倒沒藥治了,莫名其妙。

繼續當我的差生吧,因為我沒法改變這一切。我是差生,差生中依舊有我……掌握規範行為的知識一、操練目的運用各種生動活潑的教育手段,講授學生關於規範行為的知識,從而為規範行為的最終實現作好必要的準備。

二、具體步驟

第一,通過課堂教學講授規範行為的知識。把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輔導材料編印成冊連同教育部出版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指導》發給教師,由教師向學生逐條宣講。並且,結合學校實際製定出學生校內外規範細則,使各項要求更加明確、具體。

第二,發動學生自己教育自己。根據《規範》的有關內容和某些學生的不良表現,發動學生寫以下小論文:“中華自古是禮儀之邦”、“向粗野告別”、“閃光的凡人小事”、“出口成‘髒’還是出口成‘章’”……第三,在學校醒目的地方或教室裏,張貼宣傳《規範》的掛圖、名言警句,組織學生觀看有關幻燈、電視,以此加深學生對《規範》的理解。

第四,編寫宣傳養成規範行為的歌詞,組織教唱。

第五,召開“養成規範行為”主題班會。如,根據《規範》第二條“穿戴整潔、樸素大方”的要求,在班上舉行一次“中學生服裝觀摩會”,讓學生們自己去鑒別,那些衣服是美的,哪些衣服適合中學生穿。這樣的主題班會不僅對學生是一次《規範》教育,而且還是一次審美教育。

改變不良的品行習慣

一、操練目的

運用意誌控製、改變不良的品行習慣。

二、具體步驟

第一,檢查自己是否染上了下述一些壞習慣:

與別人約會,總是遲到。

借用別人東西不歸還或隨意損壞。

經常同別人開過分的玩笑或惡作劇。

喜歡在學校的桌子上隨意刻劃。

經常隨地吐痰、亂扔雜物。

將別人要求保密的事情隨便泄露出去。

第二,仔細分析自己的壞習慣,找出它使人討厭的地方。然後讓這個習慣再存在至少一個星期,並保持你的觀察。因為改變不良習慣的先決條件是你必須意識到改變它的必要性,認識得越充分、越深刻,采取的行動就越堅決,效果就越好。

第三,再用一個星期的時間,進一步觀察你在什麼時候以及什麼情況下出現這些壞習慣;它大致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這時,你通常和哪些人在一起;他們給你什麼樣的感覺,等等。你對自己的壞習慣了解得愈多,就愈容易革除它。

第四,革除不良習慣。如果你擔心自己的力量不夠,中途可能猶豫、退縮,你可以把要改掉這些壞習慣的打算告訴你的朋友、家人,讓他們支持你,協助你完成。

第五,當你感到某不良習慣有所衝動時,不妨承認它,並試著描繪出那一刻的情境和心境。如果你覺得舊習慣的衝動非常強烈,可以考慮一下:

我為什麼想再重複這個不好的習慣?

放棄這個習慣,我會失去什麼?

戒除這個習慣,可能會發生哪些可怕的事情?

別人會怎樣評論我?

第六,即使你的行為有了反複,也不必過於驚慌。你最好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沒有這種壞習慣的新人,“隻是一時疏忽,可以吸取教訓,今後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然後提醒自已,不應再重蹈覆轍,用快刀斬亂麻的方法,斷然排除任何為保持舊習慣而尋找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