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教育與科技(1 / 3)

20世紀以來,幾乎沒有一種其他的人類心智探索能像科學技術那樣取得巨大成功,也幾乎沒有一種其他的活動能像科學技術那樣無微不至地影響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麵。在人類社會這個大係統中,教育與科技是兩個相互獨立又密切聯係的子係統。教育的發展,不僅受政治、經濟的製約,同時也會受到科技的影響。當然,教育也會對科技的發展起到反作用。科學發展與教育發展,在總體上是同步的。有什麼樣的科學發展水平,就會有什麼樣的教育發展水平。科學一旦有了某種進步,教育也或遲或早地會發生相應的變革。

1.科學技術對教育的影響

科技與教育是相互影響的,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技術是科學的應用,是根據生產實踐和科學原理發展而成的各種工藝、操作方法與技能,它還包括生產工具、設備、程序等。科學與技術是相輔相成的,在現代,科學轉化成技術的周期有越來越短的趨勢。科學技術對教育的影響經常是綜合的,科學的發展推動與製約教育的發展,同時教育的發展也對科學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科學技術對教育的影響

教育的三大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教育對象、教育資料。從理論上說,科學對教育的這三大要素有著重大的影響和作用。

首先,科學能夠有力地改變教育者的教育觀念,提高他們的教育能力。教育觀念是教育者的教育價值觀、教育理想、教育目的的總和,教育能力則是教育者實現這種理想和目的的本領和技能,教育觀念和教育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定時期科學發展的水平。尤其是在近代科學產生之後,它們更是直接采取了科學的形態,形成了教育科學這一龐大的教育科學領域。具體地說,科學發展水平會影響到他們對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的選擇和對教育工具的使用,也會影響到他們對教育規律的認識和教育過程中的教育機製。

其次,科學也能夠影響到教育對象。一方麵,科學的發展日益揭示出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規律,從而使教育活動更符合這種規律,並使學習者擴展自己的受教育能力。另一方麵,科學的發展及其在技術上的廣泛應用,能夠使教育對象的視野和實踐經驗得以擴大。

再次,科學還會滲透到教育資料的所有環節之中。科學會滲透到教育資料的所有環節之中,為教育資料的更新和發展提供各種必需的思想要素和技術條件。科技迅速發展迫使教學內容不斷更新,課程體係不斷變化。學校類型與規模的擴展、教育設施的興建、教育內容的記載與表達方式、教學用具與器材的製造等,都離不開科學的作用。

影響的途徑和特征

一般來說,科學主要是通過兩條途徑來對教育施以影響的。一條是思想理論的途徑,一條是技術手段的途徑。

思想理論的途徑是指科學以理論以及理論所反映的某種思想觀念的形態進入教育領域,從而影響教育者以及教育對象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教育能力、學習能力,或者影響某些教育資料的內容。

技術手段的途徑是指科學以物質實體和操作程序的方式進入教育領域,引起教育的物質資料和技術手段的更新,從而促進教育的發展。

科學對教育的影響,就性質而言,首先表現為動力作用。與革命性的科學相比,教育表現出了較大的惰性。教育的某些形態一旦形成,往往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一脈相承,以強大的慣性延續下去。而科學卻是一種活躍的、革命性的力量。進入現代社會以後,科學已經成為“第一生產力”,成為整個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源。因此,科學的發展能夠對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與挑戰,衝擊教育領域裏的習慣勢力,導致教育中先進與落後、新與舊的矛盾鬥爭,最終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其次,科學的發展不但對教育的發展提供動力,而且還能為教育的發展指明方向,預示結果,引領教育循著科學的軌道行進。

現代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可以說是革命性的。對於被教育者,廣大青少年日益成為“網上的一代”,網絡成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對教育者來說,幾乎所有學科和課程都被電腦加以改造,進入教育內容的一切領域,而麵對“網上的一代”,教育教學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而教育資料、書麵的文字資料已逐漸被網絡的資源庫和各種多媒體信息所取代,其傳輸、提取和處理方式也正改變著一切固有的傳統。現代信息技術的水平和利用,已經成為當代教育先進程度的重要標尺,而其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難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