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切實加強農業科技推廣和科技服務體係的建設
充分發揮市場經濟作用,促進農業科技推廣隊伍多元化,推廣形式的多樣化,運行機製市場化。在改革的基礎上,完善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下大力氣把農民和企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逐步建立一支以政府為主導,農業科技工作者、農民、企業等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宏大的農業科技推廣隊伍。
三﹑圍繞推進農村經濟產業化,抓好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針對農業產業化對技術的需求,篩選一批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適當引進進行組裝配套,在全國範圍內大麵積推廣,並通過科技攻關計劃、國家重大成果推廣計劃、星火計劃,大力推進農村的科技進步,積極引導東部鄉鎮企業上水平、上規模、出效益。
四﹑切實提高農業科技研究與開發能力
①突出應用研究,努力解決嚴重製約農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性、戰略性技術難題。②抓好基礎研究與基礎性工作,為農業科技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特別要抓好基因工程、光合作用機理、雜交優勢機理和生物固氮等方麵的工作。③加速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生物技術、信息技術、遙感技術、核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與產業化方麵,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一批農業高技術企業和企業集團。④針對21世紀養活16億人口對技術的需求,抓好超前研究與技術儲備。
五﹑建立農業科技創新體係,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我國的人口多,主要農產品人均占有量還很低,農業發展對科技的需求大。這一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擁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質的農業科技體係。
六﹑加速農業科技體製改革,建立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係新的農業科技創新體係應由研究開發、技術服務、科技管理和科技企業等部分組成。針對農業科技管理、重複和分散的現狀,建立協調高效的農業科技管理體係;對農業科技機構進行分類重組,建立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農業科技機構。將農業研究開發機構分為技術開發類、科技服務類和基礎公益類三大類,采取不同支持方式。技術開發類機構轉變為科技企業或進入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主發展;科技服務類機構轉變為企業或實行企業化管理;公益類農業科技工作由政府以項目和基地的形式給予支持。對農業技術服務體係進行改革,建立隊伍多元化、運行市場化、形式多樣化的服務體係。提高農業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大力發展民營農業科技企業,逐步形成國家、地方、企業、民營等多元化的農業科技體係,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擇優支持,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基地,培養一批世界知名的農業科學家。
七﹑抓緊建立和完善農業信息體係
通過信息體係的完善,使科研單位更迅速方便地了解農業生產實踐對科技的需要,使生產經營單位更容易地了解和得到農業技術信息,促進科研麵向生產、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
八﹑抓緊建立農業標準體係
盡快製定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在內的農業質量標準體係。
九﹑建立農業科技示範基地,作為科研成果轉化和農科教結合的突破口從我國的國情出發,按照實現農業區域布局合理化的要求,在中央政府統一規劃和指導下,依靠地方政府和社會力量,建立一批功能比較完善的農業科技示範基地,作為科研成果轉化和農科教結合的突破口。
十﹑增加科教興農的投入
要通過多種途徑,增加各級政府、全社會對農業科技的投入,特別要增加各級財政科技投入,中央和地方每年都要在基建撥款中安排一定數量的專項資金用於重點科研基地和重大科技工程的建設。到20世紀末,使農業科技投入占農業總產值的比例達到05%~07%以上;到2005年全社會研究開發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2%。
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農業是重中之重。搞好農業科技,增加科教興農的投入,做好農業科技推廣等,就是從根本上貫徹實施黨中央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