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壓低了嗓子:
“靜慧師太道,那百年的物事既修得人身,便已成靈物,老伯爺此舉未免有傷天和……尤其這靈物的本體是何首烏,更是衝撞了藥王菩薩……因而師太勸誡老夫人,菩薩若然怪罪,必招來業報。”
“何首烏與衝撞藥王菩薩,這是從何說起?”
“姑娘有所不知,這位藥王菩薩名星宿光,曾得佛陀預言將在未來世成佛,號淨眼如來……”如意娓娓說起了藥王菩薩的生平。
作為上房的一名一等大丫鬟,服侍老夫人經年,如意的佛學修養不可謂不深厚。
《妙法蓮華經》卷六藥王菩薩本事品載,這位菩薩曆經四萬二千劫,發菩提心,作菩薩願,舍身供養如來,終於成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即藥王菩薩。
而在藥王還沒有成佛之前,是一位懸壺濟世的名醫,生母患有眼疾,藥王因為遍尋不著醫治的藥而束手無策……最後,便是借助一株已成人形的百年何首烏之力,最終尋到了“千年骷髏水、黃蛇洗澡湯、烏雞桃樹歇、九蛋一雙黃”這四味藥。
“自此,因著救母之恩,藥王菩薩的信眾們便有了不成文的規矩……唉,誰曾想老伯爺偏生就尋回來一株百年何首烏呢?”
紀蕪聽故事聽得津津有味:“咱們家一向沒有供奉藥王菩薩,不是信眾,應當不要緊吧?”
“初時老夫人也這般說來著,卻是不行呢,但凡家中有久病經年請醫問藥的病人,都算的是藥王菩薩的信眾。”
如意頗為無奈,“也不知怎得,方才老夫人剛躺下就不受用,說是腦門子沉,心也慌得厲害。”
應該是心理暗示的作用吧。
雖然穿越與重生很詭異、小黃花與空間很玄幻,紀蕪到現在仍然是一名徹頭徹尾的無神論者,心中頗有些不以為然。
兩人默了一會兒,如意起身告辭,又再三說了抄經一事,這也是常見的法子——但凡家中長輩有什麼不妥,一般由骨肉至親的小輩們誠心抄錄了經書,或是散給貧苦大眾,或是燒了送佛,以期消災解難。
如意臨出門時意有所指:“姑娘可還記得去年曾見過的衛二姑娘?衛二姑娘抄得一手好經,最得臨昌伯府太夫人看重。”
怎麼不記得,臨昌伯府的二小姐,去年在定國公府的花宴上有過一麵之緣,至今還記得那一曲悠揚婉轉的“杏花天影”。
如意的意思紀蕪聽懂了,咧咧嘴,誠摯地謝過了提點之情。
許媽媽親自送了如意出門,回來就犯起了愁:“既是壽宴完了就要用……姑娘這幾日哪裏得閑。”
“先不管它。”紀蕪已經一頭滾進了被窩,“嬤嬤,明兒還得早起,讓大家都安置了吧。”
如意話中之意,能抄一手好經也是千金小姐們討好長輩的一項技能,這意思她聽明白了,不過,自己那一手某某體還是別在古人麵前獻醜了。
一夜無話。
第二日是二月十五,這一天也是老夫人六十大壽的正日子。
卯正時分,紀蕪已經穿戴好去了上房請安。
老夫人坐在鋪著厚厚的狼皮褥子的黃花梨雕壽字圈椅上,穿戴很是精心,一身金線刻絲的吉服,額頭上的鴉青色大貂鼠臥兔兒綴著一顆碩大的紅寶石,打扮得華麗又隆重。
仔細一看,眼窩下卻青了一片。
因著這一點,雖然黑發如墨,臉上的脂粉妝容也很精致,到底遮不住黃黃的臉、青了的眼圈,素來保養得宜的老太太一下子沒了往日的精神勁兒。
女孩兒們嘰嘰喳喳地圍上去說起了吉利話。
蔡氏急得上火,拉著如意和石榴不放:
“昨晚老夫人幾時歇下的?送經那會子也不過亥時,怎得今兒這眼睛都青了?”
“回夫人,老夫人昨夜走了困,一宿不曾好睡。”
“……可煮了雞子來滾?”
“一早起來,眼瞅著不對,奴婢們就讓小廚房的人煮了五六個雞子來,足足滾了一炷香工夫,也隻是略好些……夫人恕罪,是奴婢們手拙。”
“怪不得你們……畢竟年紀大了。”
蔡氏歎了口氣,神情變得凝重,“這樣的臉色,今日隻怕咱們家要惹閑話……”
眉頭緊緊地皺了起來。
今天是壽宴的正日子,可說是一大家子重新在親友故交麵前露臉的重要機會,現下老夫人臉色這般難看,外人見了無非兩種猜測,一是家中有了難處,二,隻怕就有風言風語要說她這個當家主母不賢……
紀蕪將這番對話聽在耳中,看了看老夫人的臉色,找機會就問了如意:
“如意姐姐,我瞧祖母今日用的粉比往常用的都要白些,可是新鮮物事?”
“姑娘好尖的眼睛,這是飛雲粉,外頭新興的東西,丁點大的盒子,還沒咱們平日裏用的一半多呢,一盒子就要二十兩……原是買辦新采買了來,特意預備著老夫人今日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