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蘇菲的世界》:暢遊哲學的神聖殿堂(1 / 2)

〔挪威〕喬斯坦·賈德著

“作者簡介”

喬德坦·賈德是挪威頗具世界影響的當代作家,他1952年生於挪威,曾在高中擔任哲學教師多年,精通哲學、文學與教育心理學等多種學科。自從1986年第一部作品問世以來,已逐漸成為挪威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壇旗手,特別是隨1991年《蘇菲的世界》的出版發行,立即在世界文壇上引起廣泛的影響與轟動,該書將深邃的哲學思想通俗化,使讀者能以輕鬆的心境瀏覽從柏拉圖以前一直到20世紀的整部西方哲學史。

“內容精要”

哲學作為一種係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正是以探討人生的真諦、追問世界的本源和歸宿為己任。然而古往今來,多數哲學著作深奧而晦澀,其中規範性的名詞術語令平凡世人望而生畏,從而成為僅供少數哲人和先知享用的奢侈品。

該書作者賈德一改過去的千古慣例,以通俗流暢的語言、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將抽象而嚴肅的哲學內容寓於輕鬆活潑的小說文體中,打破了哲學與世俗的界限。使得高高懸浮於經濟基礎之上的哲學從天上降到了人間。作者這種“敢為天下先”的創舉正是該書的魅力和特色所在,也為作者本人帶來了巨大的成功。

《蘇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又是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思考。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意外地發現了一封寫給自己的信,裏麵隻有一張約莫跟信封一樣大小的紙,上麵寫著:“你是誰?”從此改變了她的世界……在某個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文藝複興、從蘇格拉底到康德,從馬克思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哲學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

作者在講述一個哲學問題之前,總是首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向蘇菲提出幾個簡單的命題,而蘇菲的主體自我覺醒完全像一部現代版的《愛麗絲夢遊仙境》,隨著少女天真爛漫的幻想、追根求源的偵探,深奧的哲理靜靜地潛入她的思想深處,此時有關這些命題的完整回答將準時出現在蘇菲家的信箱裏,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的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的天賦與知識,試圖解開這些浮動在腦海的雲霧,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神秘導師在給蘇菲的第二封信中,以生動、貼切的語言,將“哲學是什麼?”這一深刻的命題向一位14歲的少女娓娓道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對於饑餓的人來說,它是“食物”;對於寒冷的人來說,它是“溫暖”;對於寂寞孤獨的人來說,它是“他人的陪伴”……但當這些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之後,是否還有一些東西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的呢?那就是諸如“我是誰?”“我為何在這裏?”等一係列哲學問題。

在評價蘇格拉底對哲學的貢獻時,作者引用羅馬哲學家西塞羅的話寫道:“蘇格拉底將哲學從天上召喚下來,使它在各地落腳生根,並進入各個家庭,還迫使它審視生命、倫理與善惡”,而他的學生柏拉圖則既關心自然界中永恒不變的事物,也關心與人類道德及社會有關的永恒不變的事物,柏拉圖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