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年,廣東人伍某在上海美租界開設了一家機器公司。廠房建設得格外高大,氣勢恢宏。到處散發傳單,張貼廣告,說他的機器是一種最新發明,每天能織布若幹匹,每匹布除成本外可贏利若幹。約計一個人一天工作,可淨賺洋銀七八角,多的可達一元。其布行銷各處,頗受歡迎。萬一銷路不暢,由本公司代為行銷……
有人見到廣告,便去公司詢問機器價格。回答說每台機器一百數十元。有人說太貴,公司裏人解釋說,隻計算工錢,每月至少可得二十元,不過半年多一點時間便可收回購買機器的投資,此後所得即是純利,可無窮無盡,總算起來十分合算。
聽的人都認為這話有理,於是一傳十,十傳百,一時購買的人甚為踴躍。住宿的人一人買不起的,便幾家合股購買。消息傳出,外省也聞訊而至。不到一年,公司已賣出機器近千架。購買的人都以為,機器價格雖然貴了些,但織成的布有公司包銷,總可以賺錢。
不久。公司發廣告,說本公司機器已經賣完,新造需要一段時間,故暫停交易……還沒有買到機器的人見坐失良機,不免後悔。
誰知買到機器的人家,布匹織成以後,去找公司包銷,公司已經人去樓空。沒有人包銷,自己又賣不出去,時間一長,產品積壓,資金周轉不靈,隻好停機。買機器較早的,布匹還賣出一些,多少收回些投資。買得晚的,因為市上那種布太多,又質量低劣,一分錢成本也收不回,白白扔了許多錢。
有精通機器的人說,這種機器,成本隻要幾十元。算起來賣出一台機器,可得利上百元,賣一千台,就得純利十萬元左右。除去各項開支,也可得七、八萬元。公司得利後宣布暫停營業,也是堂皇正大的,並無詐騙的痕跡。
[評析]:這一類騙術,很難被人識破。因為騙子總有一個正當的名義,而且機器也確實能織出布來,不由你不信。其中關鍵一是騙子以機器賺錢,這乃是騙子的真正目的。二是包銷產品,這一招雖是徹頭徹尾的欺騙,卻頗有誘惑力。許多人上當的原因也在後者。
尤其令人氣憤的是,改革開放以後,此騙術又死灰複燃。
不時在報刊上看到出售某種機器,回收產品的廣告。他們打著幫助百姓致富的名號,從出售機器中賺取暴利而又以各種借口拒收產品,使許多急於致富的人傾其所有隻買得一架廢機器。
所以,今日仍舊要提醒人們,千萬不要再去買這類機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