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對十七歲以下的全體男女兒童實施免費的和義務的普通和綜合技術(在理論和實踐上了解生產的所有主要部門)教育。

8.在已具有普通綜合技術知識的十七歲以上的青年中廣泛發展職業教育”[12,第18頁]。

上麵已經指出,這項任務現已基本上完成。在國民教育麵前展現著新的遠景,提出了新的任務。在完成向普及中等教育過渡的同時,提出了在所有各方麵進一步高質量地完成普及中等教育的任務,還提出了進一步發展和完善職業教育的所有環節的任務。在這樣的條件下,就出現了普及教育超出中等教育範圍的現實可能性。雖然這還是比較遙遠的前景,但是在我們這個社會,在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時代,顯然已經不能不觸及這個問題了。現在我們還沒有正式文件確定實際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但已有一些作者涉及了這個問題。П.А.卡皮查院士發表在《哲學問題》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中,就此問題發表了很有意思的想法:“與上個世紀相比,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因而工作人員的負擔減輕了,今天就有可能大大延長對青年人進行教學的期限現在已經沒有任何經濟上的原因可以妨礙工業發達國家為全體青年不僅提供在十六歲--十八歲以前完成中等教育的條件,而且還提供在二十歲--二十三歲之前完成高等教育的條件”[64,第17頁]。

П.А.卡皮查接著寫道:“人的創造能力,一般比較早就表現出來了,在中學時期就可以發展這種能力,但是他們的性格和傾向性,通常要到將近十八歲時才確定。所以,從這個年齡開始接受的高等教育,應是適合人的個體能力的專業化教育。但是,為了使所有的人都善於度過自己的閑暇時間,顯然,國家應向所有的人提供獲得高等教育的機會,不管這種教育對於他所從事的職業是否必要”[64,第21頁]。

П.А.卡皮查從有效地利用人的不斷增多的閑暇時間來發展個性的創造潛力的觀點出發,從保證閑暇時間的利用既有利於個人,也有利於社會(閑暇時間所從事的活動不一定與職業活動相一致,如從事運動、旅行、藝術等活動)的觀點出發,考察了進一步發展教育製度的問題。這種處理問題的方法無疑是重要的,但不是處理這一問題的唯一方法,該問題就其社會性質來說,包括的方麵要多得多。

顯然,國民教育體係具有宏偉的、動人心弦的發展前景,在使人民獲得高等教育方麵也具有同樣的前景,這種高等教育雖然是分科的教育,但它越來越多地被賦於普通教育的作用。

與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社會主義國家中的人的全麵、和諧的發展,是整個社會目的的有機組成部分。“教育目的產生於客觀條件和生活要求,取決於該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需要。在現代條件下,人的全麵、和諧的發展,是受生產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所支配的客觀必然性”[30,第70頁]。為了完成這個任務,需要一定的條件。關於這一點,蘇共綱領中規定:“在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時期,培養新人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了,在這種新人身上,豐富的精神世界、純潔的道德和完美的體格和諧地結合在一起”[1,第120-121頁]。

普通教育目的的經濟方麵我國在社會主義學校建設初期就注意到了普通教育的經濟意義。在一九二五年全蘇第一次教師代表大會上,А.В.盧那察爾斯基在發言中強調了這一點:“能不能哪怕一分鍾忘記教育與經濟的聯係呢?我們有時聽到這樣的議論:教育人民委員會不是經濟人民委員會。我個人一直不同意這種說法,我認為,會有這麼一天同誌們會說,教育人民委員會是經濟人民委員會,在經濟會議及勞動與國防委員會中都少不了它”[102,第156頁]。

就在那些年代,國家的工業化與發展國民教育之間的緊密聯係已是很明了的了。工業化為發展教育創造條件,而教育又是順利發展工業的基礎。在那些年代裏,人們不是一般地發表意見就算了,這種狀況是很有典型意義的。當時已開始對教育的經濟意義進行了研究。一九二四年出版的С.Г.斯特魯米林的著作《國民教育的經濟意義》就是一個明證。這本著作根據核算材料說明,為教育支出的費用,不僅在社會意義上,而且在經濟意義上都是化得來的。不但如此,這項開支在經濟上進一步證明是能收到更多效益的。С.Г.斯特魯米林後來所進行的研究,也證實了他以前對國民教育費用的經濟效果所提出的假設。

在С.Г.斯特魯米林及其他作者的著作中,都舉出了關於這種經濟效果的具體數字。我們不專門轉述這些數字,因為由於計算方法的不同,會得到不同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