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類型--這是與相鄰科學對應的各門科目之間的相互聯係,例如化學和關於地球的科學之間的聯係。這種類型的相互聯係的特點在於:研究前一級物質組織的科學的概念,是研究後一級物質組織的科學的概念賴以形成的基礎。然而,對這種相互聯係的意義不應過分誇大,因為任何後一級物質組織的係統雖然是由前一級的係統所組成的,但是從其構造的規律性來看,這些係統的規律性還不能歸結為前一級組織係統構造的規律性。例如,眾所周知,為了研究生物係統,必須有一定的化學知識。同時,把研究生物完全置於絕對從屬於化學研究的地位,也是荒謬的,如同生物係統的構造和作用的規律性不能歸結為化學的規律性一樣。甚至相鄰的反映學科也在同樣的程度上都是各自獨立的,而不相鄰的反映學科就更是獨立的了。
第二類相互聯係--概括學科與相鄰反映學科的相互聯係,例如物理學與化學、物理學與自然地理學之間的相互聯係。這種相互聯係的特點是,一門概括學科提供一係列概念,這些概念對於一組反映學科是共同的,因而,在用演繹法形成概念時,這門概括學科就是這一組反映學科的基礎。相反,在用歸納法形成概念時,這門概括學科可能是總結性的學科。這可以說是極端的情況,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不會遇見或極少遇見,因為這些概念都是通過歸納-演繹法形成的(能量的概念,物質的概念,等等)。
在對概括學科和與之相聯係的反映學科進行研究時,它們是互相獨立的,正如反映科學所反映的規律性是獨特的,是不取決於普遍規律性的一樣。相反,反映學科和概括學科又是特定的,正如概括科學所研究的規律性能說明反映科學所研究的物質組織等級的特點一樣。
在我們所研究的範圍內,從研究所有教學科目時形成一般科學概念和範疇(物質、運動、物體、係統、組織、離散的和連續的,等等的角度看,各門教學科目的相互聯係具有極大的意義。
關於各門學科的第二種相互聯係的問題,是與課程的類型問題交織在一起的。
上一章已經表明,存在著兩種物質係統的組織類型:物理學的類型和控製論的類型。研究組織形式的兩個相應係列的,是兩類由相應的概括科學統一起來的反映科學:在一種情況下是物理學,在另一種情況下是控製論。因此,從應掌握的知識著眼來看待學科的類型問題時,劃分出物理學科類和非熵學科類是完全合理的。在這種情況下,生物學則同時屬於這兩類,這再一次證實了前麵所說過的根據同一特點劃分的教學學科類型並不並列的論點。研究這些學科類型的特點、研究它們之間的相互聯係以及它們和其他類學科的相互聯係,可能在教學論方麵會有極大的成效,但這已超出了我們研究的範圍。
有時個別作者根據應掌握的知識係統線路,將教學科目的相互聯係孤立起來,而忘了研究對象雖然是教育對象的基本特征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特征。例如,他們隻把一般自然科學概念方麵形成的聯係,看作各教學科目間的相互聯係。其實,還明顯地存在著教學科目的其他相互聯係,並且還存在著這樣一個明顯的事實,即:除了我們所研討的教學科目相互聯係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由普通教育基本成分(形成個性傾向性,進行勞動教育,等等)所決定的教學科目的相互聯係,它們都屬於係統形成的聯係。不過,它們都被忽略了。
(2)培養個性傾向性方麵的各門教學科目之間的相互聯係。在個性傾向性的形成中,雖然哲學和社會科學一類的科目(曆史和社會學)是占主導地位的科目,但是所有其他各科的學習無一例外地也都發揮自己的作用,並且每一類教學科目、每一門單獨的科目都發揮自己獨特的作用,是其他科目的學習所不能代替的。對於這一點是不難信服的,隻要我們衡量一下美育、語言、綜合技術幾類教學科目以及教學和自然科學諸教學科目對於形成思想、政治、精神和道德品質、看待自然界的觀點以及其他個性品質的影響就清楚了。
(3)培養個人交際素養方麵的各門教學科目之間的相互聯係也是一種主要的相互聯係。這是指學生整個語言能力的發展(作為交際手段,適應於各個知識分支以及這些知識分支所反映的客觀現實的諸方麵)。這也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從研究社會科學的學科時所揭示的人的社會性來看),從事改造活動過程中的交往(在綜合技術教育中顯示出來),審美活動中的交往,等等。
(4)各門教學科目之間的最重要的相互聯係是它們在勞動綜合技術教育方麵的聯係。培養個性具有改造活動的能力是普通中等教育在這一方麵的基本教育目的,這種能力同樣是在學習所有教學科目的過程中形成的,雖然勞動綜合技術教育的一係列科目對於這種能力的形成起著主要的作用。顯然,關於教學科目之間這一方麵的相互聯係所起的係統教學作用及其重要性,是無須贅述的。學生所獲得的知識,不論是從整體上說還是從工藝上說,都構成勞動活動的認識基礎;在勞動素養方麵個性傾向性的形成,是勞動教育最重要的因素;任何勞動活動也都有其交際的、美育的和體育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