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平了令尹鬥越椒的叛亂以後,就請本國的一位隱士為令尹。那位隱士名敖,字孫叔,人家都管他叫孫叔敖。孫叔敖從小心眼兒好,媽媽也教得好。這會兒孫叔敖做了令尹,他一心想要叫楚國強盛。他著手改革製度,整頓軍隊,開墾荒地,挖掘河道。為了免除水災旱災,孫叔敖動員楚人開掘一條楚國最大的河道,他自己也親自到工地上去鼓勵老百姓。這一條河道修好了,灌溉一百多萬畝莊稼,每年多打不少糧食。沒有幾年工夫,楚國更加富強,終於可以跟晉國爭奪霸主的地位了。公元前579年,楚國跟晉國大戰了一場。這時晉成公和趙盾都去世了,晉景公做了國君。楚莊王把晉景公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晉軍將士拚命逃跑。有人請楚莊王追上去,把晉人斬盡殺絕。楚莊王說:“楚國自從城濮之戰以後,一直抬不起頭來。這回打了勝仗,已經把以前的羞恥擦去了。晉、楚是兩個大國,晉國滅不了楚國,楚國也滅不了晉國,總得講和,才是道理,何必多殺人呢!”他立刻下令收兵,讓晉國的人馬逃了回去。這位一鳴驚人的楚莊王也做了霸主。這樣,從齊桓公起,接著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到楚莊王,這五個國君先後做了霸主,在中國曆史上就稱為春秋“五霸”。
晏子舌戰楚王
春秋時期,齊國有個大臣叫晏嬰,人們都尊稱他“晏子”。晏子才識超人,口若懸河,在各諸侯國中也很有名氣。因此,當時齊國的外交事務都由他主管。一次,齊國國王派晏子出使楚國。當時,楚國比較強大,妄想稱霸天下,而楚國國王又是個驕橫傲慢的君主,像齊國這一類的弱小國家,他從不放在眼裏。楚王聽說晏子將要來訪,心裏並不高興,連忙召集左右大臣商量對策,他說:“齊王派晏子來訪,我們要多加小心,別看那晏子身材矮小,可嘴巴挺厲害。要是晏子來了,我看先想個主意捉弄他一番,讓他瞧瞧咱們楚國的威風。”楚王的話剛說完,不少大臣便出起鬼點子來,隻見楚王連連點頭稱好。一天,晏子的一班人來到楚國國都郢城,馬車在城門口停了老半天,也不見有人來開城門。過了一會兒,一個守城的衛士指著城牆上的一處洞口對晏子說:“國王有令,今天不準開城門,我看大夫從這洞口進出就可以了。”晏子看了看那洞口,笑著說:“這是狗洞,是狗進出的地方,隻有出使狗國才從這狗洞口進出,而我出使的是楚國,怎能從狗洞口進出呢!”衛士連忙將晏子的話報告楚王,楚王說:“我原想取笑他的,反而被他笑弄了。”於是,楚王立即下令大開城門,迎接晏子進城。晏子大搖大擺地進了城。楚王見到晏子果然是個其貌不揚、五短身材的人,故意裝出驚訝的樣子來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子一聽,知道楚王當麵侮辱他,不慌不忙地說:“我們齊國人多得很,隻有瞎子才會說齊國沒有人了。別處不說,就拿臨淄這塊地方來說,街上的行人數都數不清,他們隻要手一揚,就能遮住天,汗一揮,就像下了一場大雨,大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怎能說齊國沒有人了呢!”楚王笑著問道:“既然齊國人那麼多,怎麼會派你這麼個又矮又小的人來出使本國呢?”晏子毫不示弱,不假思索地說:“說實話,我們齊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之國,即派上等之人,訪問下等之國,就派下等之人,像我這等人,在齊國來說,是最矮、最小、最沒出息的,因此,國王就派我出訪楚國來了!”楚王聽了,又討了個沒趣,隻得暫時收場了。到了吃飯的時候,武士們押著一個犯人從堂前經過,楚王故意問道:“這犯人是何國人?犯了什麼罪?”武士回答說:“是齊國人,是個盜賊。”楚王看了看晏子說:“齊國人怎麼都善於做盜賊?”一句話引起楚國大臣哈哈大笑。這時,晏子從席上站了起來,厲聲厲色地說:“大王,人們常說,橘子生於淮南,結的果實又大又甜,如果生於淮北,果實又酸又小。這是什麼原因呢?不過是因為水土不同的緣故罷了。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不做盜賊,到了楚國卻偷起來了,這大概也是貴國的水土不同吧!”楚王沒料到晏子這麼厲害,隻得暗暗認輸,對晏子說道:“我原想取笑大夫的,沒想到反而被大夫取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