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過昭關
正當齊國逐漸強大的時候,楚國走下坡路了。公元前529年,楚靈王的兄弟公子棄疾趁靈王率兵伐徐的機會奪取了王位,這就是楚平王。楚平王開始時改變了靈王的一些做法,還頗得人心。但不久,他也驕奢淫逸起來,而且寵信一個專門會拍馬屁的大臣費無極,將國家越搞越亂。當時,楚、秦兩國聯姻。秦哀公將自己的妹妹孟嬴(yíng)嫁給楚平王的長子太子建。費無極奉命去秦國迎親,回來的路上,他發現孟嬴十分漂亮,為了討好平王,他用了個掉包計:在隨同陪嫁的侍女中選了一個女子冒充孟嬴,送到太子建那裏去成婚,而將真孟嬴偷偷送給了平王。當然,平王這件搶兒媳為己有的醜事不可能一直隱瞞下去。當它終於被太子建知道以後,費無極又給平王出主意設計廢掉太子。他讓平王先召太子建的老師伍奢到郢(yǐng)都,要他承認與太子建合謀造反。伍奢是個耿直的人,他堅決拒絕了。平王就想殺掉伍奢,然後再殺太子。費無極怕伍奢的兩個兒子伍尚、伍員不服,留下後患,就又出主意讓平王命伍奢寫信將他們騙到郢都來一起殺掉。伍奢不得已隻得寫信叫兩個兒子去郢都。大兒子伍尚是個書呆子,明知此去凶多吉少,但認為父命不能違抗,還是去了;小兒子伍員,字子胥,具有過人的文才武略,馬上識破了平王的陰謀,連夜出走了。伍尚一到郢都,就和父親伍奢一起被平王殺害了。平王怕伍子胥將來會替父兄報仇,又下令在全國懸掛榜文和伍子胥的圖像捉拿他。榜文上說:“凡能捕獲伍子胥獻給楚王的,賞粟米五萬石,讓他當上大夫的官;凡窩藏、收留、放跑伍子胥的,全家處斬!”楚王還命令全國各處關津渡口,對來往行人,嚴加盤查。伍子胥離家後,與太子建逃到了宋國。但宋國不久發生內亂,伍子胥又同太子建一起跑到鄭國。鄭定公很客氣地將他們留了下來。但太子建卻私下與晉頃公聯絡,企圖聯晉滅鄭。不久,事情敗露,太子建被鄭國所殺。於是,伍子胥隻好帶了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逃離鄭國投奔吳國。一路上,他背著公子勝,曆盡千辛萬苦,一直向東走了數天,來到昭關(今安徽含山北)附近。這裏是楚國的東部邊界,出了昭關,就是大江,江那邊就是吳國了。這天,伍子胥帶著公子勝,躲在離昭關六十裏左右的一片森林裏,遇到了一個名叫東皋(gāo)公的老中醫。東皋公同情伍子胥的不幸遭遇,將他帶到了自己家裏,要他不要擅自行動,待他連夜出去找個朋友想辦法。老中醫走後,伍子胥在茅屋裏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在這裏待下去,也不知道老人是否真有辦法,多待一分鍾,就多一分危險;如果貿然出走,人生地不熟,萬一碰到盤查,就更危險。他在茅屋裏輾(zhǎn)轉反側,又恐又愁。天微明時分,那老中醫推門進來,不由得吃了一驚。他隻見伍子胥的鬢發胡髭(zī),一夜之間全部變白了。那老人拿出一麵鏡子,讓伍子胥一照,連他自己也吃了一驚:“我怎麼變得這樣蒼老了?”突然間,他放聲哭了起來,“天啊,我大仇未報,難道就這樣一事無成地完了嗎?”東皋公安慰他說:“不要悲傷。這是件好事呢。你的鬢發變白了,就不易被人辨認出來了。我已找到了一個與你的相貌十分相像的朋友皇甫訥,讓他扮作你,你扮作仆人,明天你就可以過昭關了。”第二天,皇甫訥來了。東皋公讓皇甫訥穿上伍子胥的衣服,讓伍子胥換上仆人的衣服,並用中藥湯將他的臉洗黑,同時也給公子勝換上農村小孩的服裝。一切裝束停當後,三人就連夜出發,待到天蒙蒙亮時,他們剛好趕到昭關。而這裏關上的守軍,也剛剛開關。這時,隻見守關士兵果然拿著伍子胥的畫像在排隊過關的人中一個個核對……忽然間,一個士兵叫了起來:“伍子胥!”於是,一夥士兵一擁而上,將皇甫訥捉住了。伍子胥乘士兵們圍住皇甫訥、關口混亂無人照管的機會,趕緊拉著公子勝隨人群出了昭關……皇甫訥被士兵捉住後,被押解到守將越那裏,他大聲申辯說:“我不是伍子胥。我是本地龍洞山下隱士皇甫訥,今天與老朋友東皋公約好出關去遊玩的,為什麼要抓我?”東皋公經常給越看病,是越的朋友。於是,越就讓士兵把東皋公請來。東皋公一看,連忙笑著對越說:“將軍搞錯了。這個人不是伍子胥,是我的朋友。今天我們約好去關外玩的。我們還辦好了過關文牒,您看……”說著,他從口袋裏掏出了文牒。越接過來一看,上麵確實寫著東皋公和皇甫訥的名字。他隻好下令放了皇甫訥,並向他們兩人道歉。伍子胥投奔吳國後,幫助吳王闔閭奪得了政權,又協助他發展生產,建造姑蘇城,冶煉兵器,訓練軍隊。吳國從此強大起來了。
魚肚藏劍奪王位
春秋時候,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都很有才幹。特別是最小的兒子季劄他最喜歡,便想將來讓季劄繼承王位。可是,兄弟四人和睦團結,季劄無論怎樣也不肯答應。壽夢隻得臨死前立下遺囑,死後王位先傳給老大,老大傳給老二,老二傳給老三,老三傳給老四,總之,王位必須先傳給兄弟,不可傳給兒子。壽夢死了,根據他的遺願,老大繼承了王位。老大心想:“我要是活到老才死,王位才能傳給老二,老二活到老才死,王位才能傳給老三,到時候,他們不也老了嗎?或許有的已經死了,還能當上國王嗎?”於是,老大做了幾年國王後便親自帶兵攻打楚國,戰死在沙場,王位由老二來繼承了。老二做了國王以後,他的想法也跟老大一樣,也學老大,帶兵打仗,戰死在陣地,王位隻得由老三來繼承了。老三當了幾年吳王之後也想學老大、老二,將王位讓給老四季劄。可是,季劄為人十分義氣,寧死也不讓老三這樣去做,老三沒辦法,隻得繼續做國王。公元前527年,老三得了重病,臨死時,要季劄繼承王位。季劄一直沒有做國王的念頭,隻得跑到深山去隱居起來了。這樣,根據當時的繼承法,王位就該由老大的兒子光繼承了。老三死了,喪事還沒辦完,老大的兒子光還沒來得及登基,哪知,老三的兒子僚(liáo)串通一班大臣篡(cuàn)奪了王位。光十分氣憤,一心想把王位奪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