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戰國(1)(1 / 3)

神醫扁鵲

我國的醫學有獨到的診治疾病的方法,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有很高的醫治水平了。被稱為“開山祖師”的扁鵲就是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的最有名的醫生。扁鵲,本來是傳說中黃帝時代的名醫。到春秋後期,有個叫秦越人的醫生,因為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就被人們以“扁鵲”相稱,他的真名卻被一般人忘記了。

扁鵲是齊國渤海郡人,年輕的時候當過客店掌櫃,後來得到老名醫長桑君的指點,學會了看病治病,就開始行醫了。扁鵲在北方各地走過許多地方,到了一個地方就給當地人看病,對於普通百姓,尤其關心。老人、婦女、兒童的病,他都治得好。這樣,他的名聲漸漸傳開了,人們都很尊敬他。扁鵲行醫,不但會用藥物、針灸,還特別重視病人的心理狀態,他認為有些病主要不是肌體的毛病,而是人的心理和生活失調。像為人驕傲任性,拚命追求財富,不鍛煉身體等都對人體有害,遇到這樣的病人,他是不給治的。特別是對那些相信迷信、巫術的人,他堅決不治。扁鵲晚年,曾到秦國行醫。秦武王想請他看病,可秦國醫官李醯非常忌妒扁鵲,怕他給國君治好了病,影響自己的聲譽和地位,竟派人把一代名醫扁鵲刺殺了。扁鵲的醫術代表了春秋戰國時期的醫療水平,也奠定了我國傳統醫學的基礎。到今天,“望、聞、問、切”、針灸、湯藥,仍然是中醫診斷和治療的基本手段。傳說他的著作有《扁鵲內經》等書,可惜現在已經失傳了。

三家分晉

晉國到了晉頃公時,國君的權力已日漸轉移到了卿大夫們的手裏。到了晉出公的時候,曆史已進入了戰國時期。這時掌握晉國實權的,是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和智伯4個卿大夫。晉出公見四卿的權力太大,自己倒成了他們的傀儡,心中很不情願,就秘密地派人向齊、魯兩國借兵,想消滅掉四卿。哪知齊、魯兩國出賣了他,不但沒有借兵,反將消息告訴了智伯。智伯就和另外三卿共同出兵將出公趕了出去,另立晉昭公的曾孫為國君,這就是晉敬公。智伯挑頭趕走了出公,敬公則完全掌握在他的手中。於是,他的野心越來越大,想獨占整個晉國。一日,智伯召集他的親信秘密商議這件事。謀士疵說:“要達到目標,先要削弱三家的力量。”“怎麼個削法呢?”智伯問。疵(cī)獻計說:“現在東南方的越國勢力越來越大。我們就假傳敬公的命令,說是為了與越國爭霸,讓三家各獻出100裏土地充作軍餉。他們如同意,我們白得300裏土地;如哪家不同意,就出兵攻打哪家。這辦法叫做‘吃水果先削皮’。”智伯覺得這個辦法不錯,就讓自己的兄弟智開去通知三家割地。韓康子聽了,心中十分惱火:明明是你智伯這隻老狐狸敲詐勒索,還要打著敬公的牌子!他正要發兵對抗,被手下的謀士段規勸住了:“我們和他硬拚不合算,不如先給他土地,待他再向趙、魏兩家要。

他們要不樂意,與智伯打起來,我們坐收漁翁之利。”韓康子聽從了段規的意見,將100裏土地割讓給了智伯。魏桓子見韓康子沒有抵製,也裝傻賣乖,將自己的100裏土地割出去了。隻有趙襄子不肯割地。他說:“土地是祖先傳下來的,怎能隨便割讓?讓韓、魏去討好智伯吧!”智伯大怒,就讓韓康子、魏桓子與他共同出兵去討伐趙襄子,並且與兩家約定,滅趙後,趙氏的土地由他們三家平分。趙襄子見三家人多勢眾,就聽從了謀臣張孟談的建議,撤至晉陽(今山西太原)據守。晉陽是趙氏的封地,城池經趙氏幾代的修築,十分牢固,糧草儲備也很充足。更重要的是,城內的百姓抵抗侵略、守住家園的士氣很高。但是有一個問題使趙襄子著急起來:由於撤走倉促,所帶武器太少,劍戟弓箭十分缺乏。而此時城已被圍,根本無法從外麵取得。趙襄子急得團團轉。還是張孟談沉著,他到城內的百姓中去了解情況,請大家出謀劃策,最後終於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將城內宮室大殿上的大銅柱鋸下來鑄劍戟和箭頭;又扒開宮室的內牆,裏麵都是用荊條、葦稈築成的,正好拿來做箭杆。這樣,武器問題也解決了。軍民同心守了一年多,智伯等三家還是攻不破晉陽城。智伯見一直相持不下,他便出了一條毒計:將晉水上遊離城十裏處截斷,築堤圍壩蓄水,再待雨季一到,開始放水淹掉晉陽。主意一定,他立即命令軍士動工。為了使自己的圍城軍隊免遭水淹,他又下令在軍營外麵築防水堤壩。這個計劃,他也同時通知了韓、魏兩家的軍隊。果然,一個月後,雨季到來,晉水猛漲,又被堤壩截住,水位就一下子大大超過了晉陽城。智伯一聲令下,掘開堤壩,大水就猛撲城內。雖然晉陽城牆堅固,尚未被衝毀,但老百姓的房屋經水一泡,紛紛倒塌,連煮飯的鍋灶也沒處安了。人隻好躲到地勢高的地方避難。晉陽城危在旦夕了。趙襄子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謀臣張孟談讓趙襄子趕緊打造船筏,準備水上作戰,一麵自己從東門縋城而下,直到韓軍大營內去見韓康子,對他說:“我們都是晉國的卿大夫。智伯的野心是要吞並整個晉國,唇亡齒寒,我們趙氏滅了,就會輪到你們的。”韓康子被打中了要害,想了一會兒,問張孟談:“那你要怎麼辦?”張孟談說:“依小臣愚見,不如我們三家聯合起來,去攻打智氏,以消除後患。從今後我們三家太太平平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