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仰慕的人——韓非
公元前246年,嬴政還是秦國國君的時候,一個大臣送給他一冊竹簡。嬴政展開一看,是幾篇關於怎樣治理國家的文章。他被那些精彩的論述吸引住了,飯也顧不上吃,一口氣把它讀完,然後歎息一聲說:“我從來沒有讀過這麼好的文章。如果我能見到作者,和他交個朋友,就是死了也甘心啊!”這個讓秦始皇如此仰慕的人就是韓非,子是對他的尊稱。韓非是戰國時期韓國的公子,著名的思想家。
嬴政讀了韓非的文章,非常想見到他。大臣李斯說:“韓非是韓國的公子,我和他一起在荀子門下讀過書。大王要見他,隻要派使者去韓國把他召來就是了。”嬴政大喜,立即派使者去韓國請韓非子。韓王這才意識到韓非的價值,他不舍得把這麼好的人才送給秦國,就拒絕了嬴政的要求。嬴政立刻派出十萬大軍包圍了韓國的都城宜陽。韓王害怕了,隻好交出韓非。嬴政見到韓非,非常高興,一連幾天誰也不見,單獨和韓非在一起,聽他闡述政治見解。嬴政經常向韓非請教一些多年沒有想明白的問題,韓非的見解常常讓他茅塞頓開。
李斯見嬴政如此重視韓非,心裏嫉妒起來。他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韓非,韓非在秦國時間長了,地位肯定會超過自己,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唯一的辦法就是除掉韓非。一天,李斯對嬴政說:“韓非是韓國的公子,心裏終究是向著韓國的,如今大王要兼並諸侯,韓非恐怕不會真心實意為秦國著想。”嬴政覺得李斯說得有道理,就想把韓非送回韓國。李斯又說韓非是很有才能的人,如果把他送回去肯定對秦國不利,要杜絕後患,最好把韓非殺了。嬴政不想殺韓非,也不想放他回去,就把他關了起來。韓非想找嬴政申辯,但李斯百般阻撓,不讓他見嬴政。在韓非絕望之際,李斯派人給韓非送來一碗毒酒,韓非就在獄中服毒自盡了。韓非死後,嬴政用他的法製思想治理國家,使秦國越來越強大,最後吞並六國,統一了天下。
人鼠之歎
李斯曾在郡中做官,有一天,他上廁所,不禁被嚇了一跳,原來一大群正在抓蛆吃的老鼠被嚇得四下逃竄。又一天,李斯去郡裏的倉庫巡視,發現糧食堆裏有幾隻大老鼠正在偷吃著糧食。李斯去趕它們,老鼠毫不理會地繼續細嚼慢咽,安安穩穩。原來倉庫裏很少有人進來,所以老鼠沒有半點兒恐懼感。看到倉裏的老鼠養尊處優,長得又肥又大,李斯聯想到廁所裏的老鼠,不由得感慨萬分:同是老鼠,由於所處的環境不同,其狀況竟有天壤之別!人也同樣,爬上去了就是賢者、君子,淪落下層就是愚民、小人,這和老鼠不是一樣嗎?
從此以後,李斯發誓要爬到統治階層上麵去。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終於受到秦始皇的重用,對秦國統一六國起了很大作用。
奇貨可居
呂不韋原籍衛國濮陽,曾是“家累千金”的大商人。有一年,他到趙國都城邯鄲去做生意,結識了秦國公子異人。當時,異人在趙國當人質,處境不太好。呂不韋以為“奇貨可居”,盤算著收買異人,用作投機政治的資本,日後必定功成名就。於是他先是送給異人金錢和他寵愛的美女趙姬,博得異人的歡心。趙姬為異人生了個兒子,取名政,就是後來的秦始皇。接著,呂不韋遊說華陽夫人的姐姐,賄賂買通秦孝文王的後妃華陽夫人,立異人(後改名子楚)為太子。
公元前249年,秦孝文王死,太子子楚在客卿呂不韋支持下即位,這就是秦莊襄王。秦莊襄王以呂不韋為相國,主持軍政,並封呂不韋為文信侯,封國河南(今河南洛陽一帶)。呂不韋憑著相國的政治地位和封國的經濟實力,在洛陽城大建宮室,廣招門客。這些門客,三教九流,應有盡有,他們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和心得,都提出來寫在書麵上。彙集起來,成了一部二十餘萬言的巨著,題名《呂氏春秋》。呂不韋就把這部書作為秦國統一天下的經典。當時呂氏把這書在秦國首都鹹陽公布,懸了賞格,說有人能在書中增加一字或減一字者,就賞賜千金(合黃金一斤)。成語“一字千金”就出自這個故事。
呂不韋聲勢顯赫,如同諸侯國君。公元前246年,呂不韋與趙太後(趙姬)合謀,毒死秦莊襄王,立太子嬴政為王。嬴政年幼,尊呂不韋為“仲父”,秦國內政、外交都取決於呂不韋。趙太後與呂不韋舊情不斷,然而秦王嬴政已漸漸長大並對二人私情似有察覺。為退身計,呂不韋於是就把美男子引薦給趙太後。趙太後非常寵信,私下和他生了兩個兒子。由於趙太後的大力扶持,呂不韋的勢力迅速強大起來。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親政,預謀發動叛亂。嬴政以政治家的膽略,鎮壓了叛亂。呂不韋受牽連,被免去相國之職,回到封國河南,歸居洛陽。呂不韋雖然回洛陽為平民,由於他在七國中的聲望,到洛陽拜訪的人此絡繹不絕,日夜門庭若市。消息傳到鹹陽,秦王嬴政感到不安。為根除隱患,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下令呂不韋舉家遷往四川。呂不韋不堪遭受侮辱,遂飲毒酒而死。消息還未傳到鹹陽,門客悄悄地把他的屍體葬在洛陽北邙(地在今偃師首陽山鎮大塚頭村)。秦王嬴政聞信大怒,嚴厲打擊呂不韋黨羽。數千門客有的被革職,有的被流放,呂不韋的封地也被沒收。